宅门,俗称大门,也称院门、街门、门楼。
老包头北梁地区四合院的宅门多为砖木结构,其朝向和安放也有一些讲究:
一是,宅门要朝向街巷,便于人们出入行走;
二是,宅门不能开在院墙的中间位置。因为凡在院墙中间开大门的院子,必是小三合院或官府衙门、宗教寺庙或各种会馆、学堂。
三是,宅门有严格的等级之分。除皇宫王府之外,各级官员和富人只能使用占地一间房大小的宅门,不超过12平方米(门宽3米、进深4米),百姓只能建小街门。
四是,北梁地区的人们还从经商、安全、气候等方面考虑,建有不少体现晋陕北部地区窑洞式建筑与蒙古族的蒙古包式建筑风格相结合,上部为半圆形的砖碹式大门。
不论是大宅门,还是小街门,几乎都是大门与房屋外墙连成一体的墙门型大门。这些大门都是用青砖砌成外门柱,在门柱下面用青石打凿成长方形的柱础石,再刻上吉祥图案。在大门两侧只有少数官员、富户人家分别置有石门墩、抱鼓石、上马石、拴马桩和石凿出水孔,而百姓的宅院大门旁只有一个石砌或砖砌的出水孔。
墙门型的大门,又分为砖垛式大宅门、屏门式小街门、砖碹式封闭门。许多宅门上部以砖雕或以青砖砌成各种精美图案、砖磨匾额,上刻体现伦理道德、治家哲理、安居乐业、祈福呈祥的格言警局和美好祝词,反映了老包头深厚的文化底蕴。
北梁除了有不少墙门型大门,还有一些官员和富商家的空廊式如意大门,以及少数到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才开始在包头出现的中西合壁式宅门。
从厚重的木质大门本身来说,底部均以门柱石为依托,顶部两角嵌入大门横梁两端上的门柱孔内,使大门牢固、转动和开闭自如。门上又有铁质打造的各种形状的镂空门铁、护铁、门钹、门钉等物,使木门既美观,又结实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