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记忆·文旅印象
五哥放羊传说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14 10:38:56]  点击:194次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五哥放羊传说

简介

  土默特右旗传说是敕勒川文化的一朵美丽奇葩,在众多传说中,《五哥放羊》以其凄婉缠绵的爱情故事和浓郁芬芳的土默特生活气息而脍炙人口,被誉为土默特右旗口头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并被二人台艺术者谱曲编词,成为中国民歌海洋中的经典曲目《五哥放羊》。

  土默特口头文学起源于嘉靖年间的第一次西口移民,是蒙汉文化交融的产物。至清雍正年间,随着清朝政府垦地政策的分布,大批晋陕移民聚集土默特地区垦荒种地,带动了地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默特口头文学进入繁盛时期,《五哥放羊》就是此时产生的根据真人真事编撰的故事。

  五哥,山西移民,为土默特地区财主家揽工放羊,和其三女儿一见钟情,地位和经济状况的不对称最终使有情人未能成为眷属,而倔犟的三妹子用死抗争了封建婚姻制度,成为绝世烈女,被当地人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土默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土默特传说已深深扎根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随着民歌《五哥放羊》的广泛流传,这个故事成为晋蒙地区广大人民喜爱的口头文学。然而,从口头传承的现状来看,老年人群体中尚有为数不算少的人会讲这个故事,中年人特别是年轻人中,已对这个故事了解甚少,更谈不上会讲。《五哥放羊》处于濒危状况,亟待抢救性保护和传承。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土默特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包头市和煤都鄂尔多斯市“金三角”腹地。北靠大青山,南邻黄河畔,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山区占全旗总面积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属平川,是农作物生长的好地方,同时也有丰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旗辖5个镇、3个乡、3个管委会,总人口35万,总面积2600平方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土壤肥沃,资源富集,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土默特右旗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秦汉时属云中郡,并置咸阳、犊和二县,之后历朝均有建制。旗政府所在地萨拉齐镇是全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制历史近300年,人文荟萃,自古就有“塞外明珠”的美誉。

历史渊源

清雍正十二年(1735年)年,清政府督促土默特左翼都统津将土默特膏庶地共四万顷交由政府开垦,大批晋陕移民涌入土默特地区垦荒种地,带来“口里”非常丰富的口头文学。清同治十年(1871年),随着黄河改道,空出良田千顷 。在今土默特右旗境内形成新村八十余处,五哥放羊的故事就产生于此时,也是土默特口头文学的鼎盛之时。《五哥放羊》故事人物原形就曾生活在土默特右旗沿黄地区的一个村落。该故事在民间形成后广为流布,逐渐传播至内蒙古西部周边地区,晋陕北部地区。

基本内容

  山西移民五哥在清同治年间投奔姑姑而到了土默特地区,为当地一家财主放羊,因其勤劳勇敢、聪明伶俐被财主家三女儿看中,在短暂的相处中,两人情深意厚。后被财主发现,将女儿反锁屋中,倔强的三妹子以绝食抗争终至饿死。五哥闻讯悲愤交加,寻回财主抛弃在荒野的三妹子尸首,守尸守岁至天明,第二天重新埋葬掉三妹子,放一把火烧掉财主家院,只身出走,演出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民间故事《五哥放羊》已在《土右旗民间传说》、《西口文化》、《包头文化》等刊物发表。作者周涛搜集、编辑、制作了二人台《五哥放羊》的VCD、DVD都 已出版发行。

传承谱系

  第一代:郭秃子(1868年—1953年)男、汉族、土右旗二人台老艺人;

  第二代:郭德猫(1908年—1982年)男、汉族、土右旗二人台老艺人;

  第三代:郭 威,男、汉族、74岁、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第四代:周 涛:男、43岁、故事《五哥与三妹子》和电视连续剧《五哥放羊》作者。戈 亘:蒙古族、男、58岁、电视连续剧《五哥放羊》作者。

代表性传承人

  周 涛:汉族、故事《五哥与三妹子》和电视连续剧《五哥放羊》作者。

  戈 亘:蒙古族,电视连续剧《五哥放羊》作者。

  郭 威:二人台著名表演艺术家,自治区非遗传承人。

主要特征

  土默特口头文学《五哥放羊》内容丰富,大量使用方言土语,从传说中能声情并茂地体会到土默特地区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当时该地区的社会状况,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

  重要价值

  《五哥放羊》是土默特民间口头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是晋陕移民“走西口”的写身记录,客观的反映出那一时代民俗民风,以及封建社会的腐朽婚姻,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和社会心理都具有珍贵的价值。和当地蒙古族文化交融汇合的产物,对于当地民族团结,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濒危状况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过去不少的口头文学随着时光的流逝濒临失传,急需抢救保护。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五哥放羊》曲目的优美和唱腔的动听,但发生的这段故事却鲜为人知。在老年人群中,也是口口相传,再不及时抢救,失传的可能性极大。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号召全旗各乡镇文化站、各村文化大院、萨拉齐镇城区各社区文化大院以及全旗200多个民间演出小班排练并演出二人台戏《五哥放羊》,使《五哥放羊》的剧情故事在全旗周边地区省市区及内地各省市广为流传,为《五哥放羊》口头传说故事的广泛流传奠定基础。

  已出版发行的《二人台传统曲目》收入《五哥放羊》剧本,已出版发行的《土右旗民间故事》中收入根据口头讲述的“五哥放羊”故事,该故事综合多人讲述整理而成,故事完整、情节动人、语言精练、考证严谨,堪称经典故事,被读者叹为“土默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已出版发行的100多套、百余万张二人台演唱MTV光碟中,收入《五哥放羊》二人台剧演唱,编创30集电视连续剧《五哥放羊》。

 

 


上一条:阴把缠枪
下一条:吴式太极剑

版权所有:包头市图书馆  蒙ICP备2022002772号-1  技术支持:派司网络-自由发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与富林路交叉口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218900  监督电话:0472-5227001

  今日访问量: 385 总访问量: 3145991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