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记忆·文旅印象
黑豆油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21 10:21:13]  点击:234次

包头市级非遗项目— 黑豆油

项目简介

  中医药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除了一些较为知名的医药典籍记载的“成方”外,还有许多是民间的验方、偏方、保密方等。黑豆油就是流传在固阳民间的一种医治小儿胎毒、湿疹、疱疹等皮肤病的特效药,不添加其它化学成分,一般没有副作用。

  黑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脂肪及维生素,还含有黑色素及烟酸。《本草纲目》记载“豆有五色,各治五脏,惟黑豆属水性寒,可以入肾治水、消胀、下气、治风热而活血解毒”。正因为如此,黑豆一直被人们视为药食两用的佳品。黑豆油就是用黑豆烧制而成,方法虽然简单,但烧制过程中火候是最难掌握的。传统的黑豆油烧制方法虽然没有严格的检验程序,但它却是祖先用实践长期检验出来的,是经过一方百姓认可的。

  黑豆油有着传统的医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经多年的应用证实:其安全性、有效性好。它的传承和发展见证了固阳民间医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对研究固阳的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边塞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烧制黑豆油是世代家族相传的,黑豆油的受益人群也是世代继承的。由于传承人的年龄较大,现在的年轻人又不愿意学习黑豆油的做法,黑豆油的烧制濒临失传,亟待挖掘和保护。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固阳县位于包头市北50公里处,县政府所在地为金山镇,全县辖镇六个,总面积为502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1.4万,其中农业人口16.7万人,地处蒙古高原南部,风大干旱寒冷。

历史渊源

  黑豆油是用村民的祖传烧制秘方精心烧制而成,自明清以来,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其疗效好、价格低、无不良反应被村名们广为使用。

  黑豆油的祖传烧制秘方,至今已有二、三百多年的历史。据传承人樊青秀讲,她的姥姥苗灵辫就是从长辈手中传下来的。那时,会烧制黑豆油的老人在做黑豆油时很有讲究,一般是在天黑后,老人独自来到野外,找三块大石头垒成炉灶烧制黑豆油,不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的去向,也不告诉外人自己在干什么,说是如果让外人知道的话,就会烧不出黑豆油,即使烧制出也不管用。这种做法也会使黑豆油的传承受局限。

  樊青秀现在也是按这种古老的方法烧制黑豆油。并在原有的秘方基础上反复验证,积40年之心血,终于摸索出更好的烧制方法。

基本内容

  黑豆油的制法看似简单,其实有着严格的要求,特别是火候的掌握很重要,火小了不出油,火大了不是使瓷瓶炸裂,就是把黑豆烧焦。

  黑豆油的简单制法:

  1、准备。制作黑豆油先要准备一些材料,主要有:炉子(听传承人讲,她的母亲做黑豆油不用炉子,只是在野外找3块石头支起来,用泥巴抹一下就可以用了)、牛粪(牛粪是经济实惠的一种燃料,而且火候好掌握。不能用煤炭,炭火温度过高,会使装黑豆的瓷瓶炸裂,还会把黑豆烧焦)、小口瓷瓶、黑豆(一般1斤黑豆出30克左右黑豆油)、碎玻璃、碗等。

  2、在瓷瓶的外面糊上大约0.5-1厘米厚的泥土,晒干(不要把瓶口封住,糊泥的作用是为了加热均匀)。

  3、将黑豆装入瓷瓶里,要装满;再用碎玻璃将瓶口塞好,碎玻璃塞瓶口的目的是在瓶子倒立时,豆子不掉出,又能使烧出的黑豆油顺着缝隙流出。

  4、将炉子底部用泥巴抹得只剩下瓶口大小的孔,把装好黑豆的瓷瓶倒放在炉子里,瓶口正好放入孔内,要放稳。

  5、将牛粪堆放在瓷瓶的周围,把瓷瓶包围起来就可以点火了。

  6、在炉子下面瓶口正下方放个碗(或者其它容器),用来接黑豆油,这时就等着出油吧。

  7、用牛粪烧了大约2小时左右,瓶口开始冒烟,逐渐滴出黑色的油,出油后需要不停的加热,一直到不流“油”为止,火千万不要大,大了这个油就气化了。

  8、炼制好的黑豆油就可以直接使用了,为了存放方便,也可以和上凡士林再用。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制作黑豆油的工具比较简单,主要有炉子、牛粪、小口瓷壶、碎玻璃、碗等。

  一般1斤黑豆能炼制30—50克的黑豆油。烧制出的黑豆油颜色漆黑,像墨汁一样,有浓郁的烟油味。据传承人讲,黑豆油主要对婴儿胎毒、湿疹、带状疱疹等皮肤病有疗效,一般擦用5—7天就见效了。

传承谱系

  黑豆油就其传承脉络来看,主要是传统的家庭相传。

  张玉花,女,曾向母亲苗灵辫学习烧制黑豆油,一般村里人得了皮肤病、孩子有胎毒的都会请她烧制黑豆油;

  樊青秀,女,现年63岁,汉族,张玉花的女儿,银号镇公布渠村人,30岁时,全家搬至金山镇。早年跟母亲张玉花学过烧制黑豆油。上世纪70年代时,烧制黑豆油用的是瓦罐,一般不存在烧裂的可能。现在没有瓦罐了,樊青秀找来瓷瓶,用泥巴抹一层,晾干再烧制,也很好用,出油量也提高了。

代表性传承人

  樊青秀,女,现年63岁,汉族,银号镇公布渠村人,早年跟母亲张玉花学过烧制黑豆油。樊青秀烧制的黑豆油不出售,只要需要的人问上门来,她就免费赠送。

主要特征

  黑豆油颜色漆黑,像墨汁一样,有浓郁的烟油味;

  黑豆油主要对婴儿胎毒、湿疹、带状疱疹等皮肤病有疗效,一般擦用5—7天就见效了。

重要价值

  传统医学价值。主要对婴儿胎毒、湿疹、带状疱疹等皮肤病有疗效。经多年的应用证实:其安全性、有效性好。

  历史文化价值。它的传承和发展见证了固阳民间医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对研究固阳的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边塞文化与中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濒危状况

  1、烧制黑豆油是世代家族相传的,黑豆油的受益人群也是世代继承的。因此,黑豆油是自然区域性的,而不是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传播的。

  2、又由于传承人年龄较大,现在的年轻人又不愿意学习黑豆油的做法,黑豆油濒临失传,亟待挖掘和保护。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保护黑豆油烧制传承人,继承和发展黑豆油的加工生产技术。建立传承人档案,对传承人进行经济补贴,记录、整理他们的传统技艺,扩大传承体系。

  2、研究、保护固阳民间医药文化。加强民间医药文化研究,整理资料,形成系统的传承体系。

  3、建立黑豆油生产加工基地,形成完整的黑豆油展示体系。

 


上一条:计氏羊皮画
下一条:哈撒儿祭祀

版权所有:包头市图书馆  蒙ICP备2022002772号-1  技术支持:派司网络-自由发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与富林路交叉口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218900  监督电话:0472-5227001

  今日访问量: 385 总访问量: 3145991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