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记忆·文旅印象
车铺渠二月二灯游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19 10:12:45]  点击:64次

车铺渠二月二灯游会

项目简介

  车铺渠村,距固阳县金山镇城区西北10公里,在昆都仑河流经固阳境内三大冲积滩的后滩。该村北依色尔腾山及古长城,南临万亩后河滩。由于蔽风、向阳、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是一个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地方,所以在清代就形成村落。也是至今固阳县一个较大村落。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这里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就有举办灯游会的习惯,一办便是六天,二月二为正日子。

  今天的车铺渠河灯会是集踢股子、唱秧歌调、载九曲、演唱二人台戏(过去一般是打坐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乡间娱乐盛会。每年会期为六天,第一天请神、安神,就是将喜神、龙王牌位请回三官庙供奉,并在庙前办红火,请神仪式结束;第二天要做准备活动,如:栽九曲灯阵、搭戏台、布置会场、准备旺火、柴碳等;第三、第四、第五天为正日子,白天锣鼓断续,晚上扭秧歌、踢股子、烤旺火,然后结队转入九曲河灯阵;第六天送神。

  车铺渠河灯会活动中,尤其以转九曲为主。九曲灯阵坐落于村中间的一块平地上,由三百六十盏灯排列而成,最中间栽有高高的老杆。主唱和鼓镲手等10几人领先开路,游人们紧随其后。有时后边的游人也附和着唱观灯等秧歌曲,场面十分热闹。转到中间时,抱一下老杆,据说可以实现心中所愿。民间也有偷灯是偷福之说,也说偷了绿灯生女儿,偷了红灯生儿子。

  车铺渠村举办灯游会是为了祈求平安、丰收,在一年内消灾免难,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安宁健康,幸福美好。每年的灯游会期间,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参与活动。以2011年为例,参与者在万人以上。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车铺渠村地处昆河的后河万亩滩上。这滩东西30余里,南北10余里,地下水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是固阳的小江南。又因北山南滩宜牧宜农,所以至清末,村落分布相对稠密,村民相对富裕。因为地理环境的优越,百年之前,这里的人文繁华就早于周边。诸如这一滩上的二相公窑子村名,说明非普通人的“二相公”定居过。地户渠村名,说明曾是私垦时代首先向王爷大批量租地,而后再转租于他人的“地户”定居过。四座大门村名的四座大门院落,住的也不是普通人。再如车铺、天圣成等村落名,也是曾设过商业字号的地方。

  所以这里的人文环境也曾是固阳地区的闪光点。

历史渊源

  车铺渠灯游会,源于中原距黄河主河道较近的地域,具体是晋北、陕北一带。清末明初,被走西口族作为文化载体把这一文化现象带入固阳。后又在车铺渠村这方黑土地上,集合当地的气候、地理、人文条件,经多年代、多路人群共同打造融汇,便形成了现在的灯游会。

基本内容

  今天的车铺渠河灯会是集踢股子、唱秧歌调、载九曲、演唱二人台戏(过去一般是打坐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乡间娱乐盛会。每年会期为五天,第一天请神、安神,第二、三、四天为正日子,第五天送神。

  第一天请神时,由会首(负责人)组织人抬鼓拿镲,摆设放有贡品、香、黄表纸、牌位等的木制条盘。安排响炮、抱柴的等六、七人。先到当日喜神所在的方位,立好喜神牌位,摆好贡献,而后点燃柴禾旺火,焚香、敬表、叩头、响炮,末了唱一段针对性很强的秧歌曲。再到东西龙王庙举行同样的仪式。最后将喜神、龙王牌位请回三官庙供奉。并在庙前红火一阵子,请神仪式才算结束。

  第二天是栽灯灯、搭戏台、布置会场、准备旺火、柴碳等。栽灯灯是首先在灯场上画好图案,而后在能并排走开两人的通道两侧,每隔两米用钢钎钉一个个洞,把一米长的小木棍插入洞内固定,再把预先粘好的小灯笼托放于木棍顶部,里边安放蜡烛,入夜时点燃。

  在第三天正日子中,因为农历正月有大进小进之分,二月二这天一定要对在第三天,正好中间的一天。白天锣鼓断续,也有唱戏、扭秧歌等活动,但红火主要放在晚上。十里八乡的村民也都要来凑热闹、转九曲,欣赏踢鼓子活动。

  四、五、六天的时候,也和第三天一样,红火热闹,只是从规模到参与人数稍显逊色。活动完以后,按请神时的步骤,举行最后的送神仪式后,整场灯游会活动才算真正结束。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该村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场地东西分别盖建有三官庙和每年搭围戏台的台基高地。另有固定的灯场一处。庙内塑像、壁画、供桌、香炉均齐全,庙前有十分考究的圆形焚香台。另外,灯具、灯竿、服装、道具、鼓镲也都齐全。

传承谱系

  上世纪初,主要由村中的大户、富户及老道牵头组织筹办。八十年代后,由村长、生产队长、村民小组长及老道具体组织,并由爱好者及村民共同传承。

代表性传承人

  吴大海 男 汉族 46岁 任该村村民小组长,本人就是一个办灯游会爱好者。所以,近年来,该村的灯游会办的有声有色,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主要特征

  该习俗活动通过畅游河灯会会场、踢股子、唱码头调等形式,传承西口文化元素,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重要价值

  车铺渠灯游会的形成发展与固阳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民俗学、文艺学、音乐学等价值。该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有加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濒危状况

  1、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村民的乡土观念和族群观念日益淡漠,逐渐失去了对这一活动的热情。

  2、由于近几年社会迅速发展,村中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中人数骤减,灯游会举办规模已大不如前。

  3、随着老一辈踢股子、打坐腔等项目的传承人的逐渐逝去,新一代年轻接班者又乏其人,这对于车铺渠灯游会的传承带来了危机。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车铺渠灯游会已有百年历史,是伴随该村办秧歌敬神驱邪而产生,现逐渐演替为一种娱乐,二月二也成为该村特定俗成的节目。该项目主要靠村民自发保护、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在媒体舆论方面给予鼓励、支持和配合。面对游灯会的老年化,主要是鼓励年轻人学习参与。

 

 


下一条:布贴艺术

版权所有:包头市图书馆  蒙ICP备2022002772号-1  技术支持:派司网络-自由发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与富林路交叉口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218900  监督电话:0472-5227001

  今日访问量: 387 总访问量: 3145993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