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英杰人物库
核壳上的风光——王龙刚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09 12:49:53]  点击:199次

王龙刚.jpg

王龙刚:核壳上的风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这一段描述,出自明朝《虞初新志》中《核舟记》一文。由此可见,核雕可谓我国历史悠久的雕刻艺术门类。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微型雕刻工艺,核雕追求精、细、奇、巧,作品被称为“鬼工”。这门技艺之所以能自古延续至今,除了大众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保存至今,历代的传承人功不可没,王龙刚便是这众多技师中的一位。

 

走进王龙刚的工作室里,映入眼帘的是到处堆放着的杏核、桃核以及各种各样的核桃。栩栩如生的成品、雕刻了一半的半成品琳琅满目。仔细观察,花鸟鱼虫、动物植物无不精工细作、巧夺天工。雕刻,于方寸之间展现精巧技艺,是一场漫长、艰苦、寂寞的长跑,王龙刚就是这样一位甘愿寂寞、精益求精的核雕非遗传承人,他在小小的核壳上雕刻人生,也甘愿为传承奉献终身。

 

7岁的时候,王龙刚的叔叔来家做客,吃完杏随手拿了一个杏核开始雕刻。看着叔叔用小刀只寥寥几下,就在杏核上雕刻出了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王龙刚被震撼、被深深地吸引了,叔叔走后,幼小的他几天都在琢磨,吃完了杏,杏核就是垃圾了,叔叔怎么能在上面刻出那么好看的图案。

 

彼时的王龙刚正在学绘画,叔叔的核雕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和兴趣。因为年幼,叔叔当时也许不过就是逗着他玩,但在他有一搭没一搭的指导下,不久,王龙刚竟上手小试牛刀了,而更想不到的是,仅仅尝试了几次,就受到了叔叔的赞赏。王龙刚说:“小孩嘛,得到表扬就积极。从那以后,核雕就慢慢地融入了我的生活。也没想过会有什么前途,开始就是玩,只要有时间,我一定会拿起刻刀刻一刻。”

 

果核及核桃个头小,质地坚硬且脆,在上面走刀非常难。初学的时候,王龙刚经常把手划伤,但他不在乎,贴个创可贴,继续雕刻。王龙刚说:“初学的时候,简单地雕刻个小鱼了、小鸡了,可高兴了,很有成就感。”但随着深入的学习,他开始审视自己的不足,也平添了一股钻研的劲儿,想雕得更好更精致,付出肯定也要加倍。王龙刚认为:“别人能雕好,我也一定能。”

 

如果说当时的王龙刚对于核雕纯属是一种执念般的喜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但经过多年历练,核雕已成为他与生共存、必不可少的挚爱。经过长时间的埋头苦练,王龙刚渐渐地掌握了雕刻的技巧,雕刻起来也越来越游刃有余。

 

外人看来都差不多的核在王龙刚眼中却千差万别。南方的橄榄核雕刻细腻、柔美,是因为橄榄核表面光滑,壁厚,可塑性强;而北方的果核多有不规则纹理分布,且有孔洞,很难事先规划好创作方向,所要表现的内容只能按照其本来的形态进行加工,所以,提前构思尤为重要。“将自然景观微缩到这小小的核上,可以说非常艰难。”王龙刚说。

 

从选核到雕刻再到完工,每一个步骤都不容忽视:首先用木刻刀对果核毛坯进行初步清理加工;然后根据不同的果核材质,进行设计构思;然后用木刻刀根据设计做出粗糙的造型、定型;再用核雕刀进行精细雕刻,根据不同部位用不同的刀具进行雕刻;磨光、上蜡,最后打眼穿珠,或者配底座,这时一件作品才算完美收工。王龙刚精美的核雕作品令观者无不啧啧赞叹,但一件成型的作品,往往雕刻几个月,甚至是一年半载都是常事。

 

王龙刚的核雕作品,粗犷又不失细腻,质朴大气,具有传统文化的深远寓意。大象、虎、狮子、大猩猩、狗等合为《动物组雕》,寓意吉祥喜庆;瓜果用来比喻子孙延绵不断;蝶恋花象征纯美的爱情;白菜聚百财于一身,财源滚滚来;牡丹寓意繁荣昌盛、幸福和平;海底世界寓意中国人喜爱的年年有余……

 

随着民间文玩市场的火爆,核雕工艺进入了流水线生产时代,现代化的工具也应运而生,核雕产品开始大量出现在文玩市场上。但多年来,王龙刚始终坚持着他的纯手工雕刻。在模具以及机械发达的现代化社会里,王龙刚这种左手持核、右手运刀的工艺,虽在指掌之间,却蕴藏着世间百态。

 

2007年,王龙刚的核雕作品《动植物组雕系列》荣获包头市首届旅游商品大赛“最具创意奖”。同年,他加入了包头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开始经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2008年,核雕作品《野山核桃杏核雕》荣获包头市第八届文艺振兴二等奖;2009年,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文联成立五十周年、《鹿鸣》创刊五十周年书法、美术、摄影、民间艺术精品联展”中,作品入选并参加展览;同年荣获包头市文化局举办的“包头市文化产业工艺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2012年,“包头市第九届文艺振兴奖”,王龙刚创作的“核雕组雕”作品荣获一等奖;2013年,王龙刚被评为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5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优秀代表性传承人;同年参加自治区工艺美术展获金马奖铜奖并同时荣获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7年,王龙刚申报自治区级非遗核雕项目并成功立项。2020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级核雕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肩负着非遗传承的使命,王龙刚早已不再把核雕作为一种兴趣爱好,而是努力地提高着作品的文化艺术内涵,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权所有:包头市图书馆  蒙ICP备2022002772号-1  技术支持:派司网络-自由发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与富林路交叉口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218900  监督电话:0472-5227001

  今日访问量: 380 总访问量: 3145565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