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记忆·文旅印象
梅日更信俗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14 10:43:40]  点击:99次

国家级非遗项目—梅日更信俗

  坐落在内蒙古包头市郊的梅力更召,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当时信奉佛教的乌拉特人从呼和浩特小召寺邀请了一世葛根(主持)乃齐陀音呼图格图的弟子迪努瓦到乌拉特西公旗(现乌拉特前旗)主持佛教事务,并且在黄河边为他建了一座小庙,名为梅力更葛根召,习惯称“梅力更召”。“梅力更”是蒙语的音译,是“聪明、智慧”的意思。

  经过300多年沧海桑田,梅力更召的很多殿堂,佛像被毁坏了,大量的经书、供器也流失各处。但亘古不变的是,梅力更召至今仍坚持使用蒙语诵经。正是这种历经磨难的坚持,才让这笔极其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保留和传承 。

  蒙语诵经的萌生、发展和最终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不仅是宗教研究方面的重要文本,而且由于它与蒙古族的民族史、文化史密不可分,也是研究蒙古族文学的重要资料;同时,它融入了蒙古族的生活习俗,是研究蒙古族习俗、文学、诗词和音乐的重要资料。而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唯一一座用蒙语诵经的寺庙,梅力更召的存在意义,早已超越了宗教本身,成为重要的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遗产

  梅日更召信俗是在内蒙古地区寺庙用蒙古语诵经祈福而形成的融民众信仰仪式与民俗活动于一体的文化空间。梅日更召用蒙古语诵经祈福仪式在蒙古族民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形成世代传承的有民众广泛参与的寺庙信俗传统。

 


版权所有:包头市图书馆  蒙ICP备2022002772号-1  技术支持:派司网络-自由发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与富林路交叉口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218900  监督电话:0472-5227001

  今日访问量: 387 总访问量: 3145993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