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上午,包头市图书馆“尚书讲坛”举办了由胡云晖先生主讲的《包头方言趣谈》讲座。胡云晖,曾任职于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信息处,现任包头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副编审,《包头市志》、《包头年鉴》主编。主持点校出版民国《包头市志》、《萨拉齐县志》、编纂《美岱召村志》(初稿)等。翻译《包头的皮毛店和皮庄》、《包头的货店》等日文经济史料近二十万字。2010年,被评为“全国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他兼任包头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发表文章数百篇,2011年起至今,在《北方新报》包头版开设“胡侃民俗”专栏。胡先生还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理事,任包头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作品收入多部书籍中。
胡云晖先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即以抢救、传承包头方言为己任,开始系统地搜集、记录和整理方言词语,调查民间风俗。几十年来,他卡片不离手,询问不停口,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老街僻巷,向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虚心请教,做了近百万字的方言笔记,积累和占有了丰富的第一手语汇资料。讲座中,胡先生介绍了包头方言的概念及特点,包头是走西口的移民城市,语言近似山西和陕西方言但也有别于山西和陕西方言,明代后,包头是蒙古族的游牧地,由于受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它的语言既保留了山西方言的入声字,又融入了相当多的蒙古语介词。胡先生认为方言是极具生命力的语言,他利用很多实例阐述了包头方言的形象性和多样性,并以“脱离方言,无源之水”一词说明了方言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方言对语言学研究作出的突出贡献。
本次讲座吸引了200余名市民前来聆听,整场讲座胡先生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场下不是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笑声,讲座气氛十分融洽,整场讲座使在场的听众意犹未尽,受益匪浅,让大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结识了一位幽默热情、博学多才的文史、民俗专家。讲座后,胡先生解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问题,并为现场听众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