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英杰人物库
舞台伉俪常青树——张建新贾昆英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16 14:11:17]  点击:346次

张建新.jpg

 

张建新贾昆英:舞台伉俪常青树

 

 

 

舞台上,有张建新必有贾昆英,张建新多次戏谑地说:“我媳妇没来,我唱不了,我离不开人家……”一句看似玩笑的话却道出夫妻俩30余年舞台生涯的相伴相依。

 

张建新出生于二人台演员家庭,父亲上世纪50年代就曾代表内蒙古进中南海演出。父母是舞台搭档,也是生活中的和睦夫妻,也许是遗传基因,也许是耳濡目染,张建新喜欢表演艺术,喜欢二人台,所以子承父业。10岁起,张建新拜二人台表演艺术家计子玉、樊六为师,并成为二位师父的关门弟子。“那时,我们住在现在的乔家金街那个位置的平房里,没有娱乐活动,一到晚上就拉琴、唱戏。那时学到了很多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知识。”张建新说。

 

张建新的师父计子玉是迄今唯一能用蒙语演唱二人台的艺人,师父樊六也算得上是包头二人台艺术的鼻祖,在这样的名师指点下、在父母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中,张建新13岁便登台演出。

 

和张建新相反,考入艺校之前,家住昆区的城市小姑娘贾昆英甚至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种叫“二人台”的剧种。贾昆英说:“和他家相比较,我家没有艺术氛围,但幸运的是,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贾昆英的哥哥有个同学在学小提琴被贾昆英看到,13岁那年,她也开始学起了小提琴。但枯燥的练琴时间之外,她似乎更爱唱歌,突然有一天,姐姐发现,唱歌比小提琴更适合妹妹,就鼓励她考艺校。“那时,包头艺校堪比独木桥,我考的那年,近一万名考生才要20名。幸亏天生一副大嗓门。”贾昆英戏谑地笑着说。高中毕业,贾昆英以一曲《九月里九重阳》踏入艺校大门,从此踏上毕生的艺术之路。

 

对于贾昆英来讲,二人台完全是陌生的,但二人台是艺校的必修课。刚进艺校时,她不但不会唱而且听不懂,但是,她有毅力、有韧劲,短短两年,二人台唱腔、台步、表演就全部烂熟于心。1984年,贾昆英艺校毕业,分配到九原区乌兰牧骑。

 

说到二人的缘分,贾昆英便忆起初次相见。那年,她去考艺校,他在台上发表格。她一开口唱,声震四座。于近万人的考生中,她脱颖而出,他不由得多看了这个女孩几眼。再相见,她已是九原区乌兰牧骑的演员,他应邀参加她单位的联欢,因耽搁找不到合适的坐席,恰好坐在了她的旁边。共同的的艺术追求与理想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那天,他不惜来回几十里路送她回家。几天后,他邀请她看电影,她欣然前往。幽暗的影院,他轻轻去牵她的手,这一牵就是30多年……

 

1986年,贾昆英费尽周折调入包头市漫翰剧团。张建新说:“当时,漫翰剧团刚刚改名。以老一辈艺术家关益全为主,在二人台的基础上发展创立了‘漫瀚剧’,作为包头市唯一一个本土剧目,漫翰剧团应运而生。那年,我和贾昆英结婚,并正式成为舞台搭档。”此后30余年,有他的地方就有她,舞台上唱爱情,舞台下演生活。“这是我想要的事业与家庭的样子,就像我的父母那样。”张建新说。

 

虽然以二人台为本源,但是作为新的剧种,漫瀚剧和二人台是两个不同特性的艺术类别,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进一步钻研学习。张建新、贾昆英的天地也因此而展开了新的一幕。而因为是夫妇,因默契的配合,他们很快得心应手,剧团大多剧目均由他们担纲主演,如《丰州滩传奇》《敕勒川儿女》等。

 

1989年,剧团到新疆演出,贾昆英怀孕4个月,因为知道没有她的配合,张建新的精彩便会大打折扣,她便瞒着大伙陪他进疆。“那次演出历时近3个月,我穿着大裙子,有时候一天好几场,就那么在舞台上奔波。有时候听到观众议论说,那个女演员唱得真好,就是腰有点粗,我就偷笑。”

 

演出结束,由于张建新还有别的任务,贾昆英就先跟着团里领导同事回来。那个秋天,贾昆英生下了儿子。“生孩子前一周,我还在台上演出。他就更不管了,生孩子当天还在东河演出,回来时已经是半夜了,医院不让进,他自己跳墙溜进来看了儿子和我。”也许是遗传,也许是胎教,也许是耳濡目染,儿子张悦驰酷爱艺术,高中毕业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就职于北京邓超旗下的“白眉工作室”。酷爱表演的张悦驰已参演多部热播剧如《锦绣未央》、电影《分手大师》,同时参演话剧并做编导工作。

 

因为共同的事业与艺术追求,张建新夫妇常常展开学术讨论及“争吵”,有时候争得不可开交。往往是争论半天,最后达成一致,然后坐下来喝茶饮酒,这样的日子舒心而美好。张建新笑着描述他们的事业与爱情。有人说,最好的夫妻关系是比翼齐飞,张建新夫妇便是这样的楷模。

 

1997年香港回归,张建新夫妇赴港演出,首次将二人台艺术带出内蒙古。1999年,张建新夫妇首次将漫瀚剧、二人台带出国门,先后在20多个国家演出。2000年,张建新首次将二人台艺术升华为学术在新加坡十几所学校讲学……此外,张建新首创将西洋乐器运用于二人台伴奏中,让传统与现代结合,开创了二人台新元素。

 

2016年,中国民间音乐顶级学术交流活动——中央音乐学院创办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特别邀请张建新、贾昆英夫妇作为民间艺术家出席参加。同时,包头市漫翰剧院代表内蒙古、代表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多元素艺术品类的学术演出“漠南回声——内蒙古西部民歌、二人台、漫瀚剧展演”,精彩的演出获得观众的追捧和顶级民间音乐家的赞誉。

 

“与传统剧种相比,仅仅30多年历史的漫瀚剧才处于婴儿时期,能得到如此认可,值得骄傲,同时也要再接再厉。”区别于二人台的简单随性,一场漫瀚剧的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尽管经典剧目不少,但演出却不常有,这也是作为剧院主要负责人与主要演员最苦恼的事。

 

2016年,包头艺校和漫翰剧院共同打造漫瀚剧演员培训基地,张建新夫妇等10位老师驻扎艺校,着力培养接班人。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漫瀚剧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喜欢认可漫瀚剧。

 

 

 

张建新

 

国家一级演员,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民盟中央艺术团理事、民盟包头市委会副秘书长、民盟青山总支副主委、民盟青山艺术支部主委、泰中艺术家联合会顾问、内蒙古戏剧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学会理事、包头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包头市侨联常委。领衔主演多部大型漫瀚剧,成功塑造许多舞台角色,并荣获自治区级、国家级等多项奖项。

 

 

 

贾昆英

 

国家一级演员,成功塑造许多舞台形象,荣获自治区级、国家级多个奖项。中国戏剧家协议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内蒙戏剧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二人台学会会员、包头市戏剧家协会委员、包头政协艺术院士、包头大漠艺术学会会员、包头海联会理事。连任两届包头市青山区政协委员。

 

 

 

 

 

 

 

 

 

 

 

 

 

 

 

 

 

 

 

 

 

 

 

 

 

 

 

 

 

 

 


版权所有:包头市图书馆  蒙ICP备2022002772号-1  技术支持:派司网络-自由发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与富林路交叉口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218900  监督电话:0472-5227001

  今日访问量: 371 总访问量: 3145556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