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树荣:将烧火的劈柴变艺术品
烧火的劈柴变艺术品,只有一个途径——根雕。但梁树荣不仅是根雕大师,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单单是众多的头衔——铁路总监、高工、根雕大师、品牌人物、领军人物、书画院院长、文艺产业推动者、非遗传承人就足以使人咂舌。当从事的文化产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不忘回馈桑梓,力求为家乡添姿添彩。
梁树荣出生于包头市土右旗,1991年进入呼铁局工程处工作。逢山开隧,遇水架桥,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步入中年,梁树荣一直在铁路建设中东奔西走。他吃苦耐劳,勤于钻研,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小的技术员成长为一名铁路总监,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昌景黄高速铁路、西安至南京铁路、呼准鄂铁路、二连浩特站改造工程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常年的野外作业历练了精神,也让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一次偶然的机会,年轻的他被阿拉善一只奇特的大漠树根深深吸引。“那时,对于根雕还是一知半解,但就是想把它琢磨打造成一个东西。”梁树荣说。那个树根最终被他制作成了艺术品,之后竟渐渐迷上了根雕以及根雕收藏,随后发展到痴迷程度。那些年代久远的枯木朽根,在别人眼里是烧火都不好劈开的东西。经过他一番精心加工,枯木便又逢春,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期间,他有缘结识几位根雕艺术工作者,从此在业余时间走上了根雕收藏、创作之路,并一发不可收。
工作之余,梁树荣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收集各地根雕信息、寻觅心仪的根雕以及原料。为了寻找根雕材料,梁树荣全国各地跑。都说朽木不可雕,但梁树荣说:“树木砍伐后废弃的根,雕刻家们在它原有形态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加以雕琢,成为妙趣横生的家居摆件或者艺术品。根雕是一种奇与巧相结合的独特造型艺术。‘乱而未朽之根,丑而怪诞之木’成为一件根艺佳作,离不开雕刻者的艺术构思与取舍加工。根艺创作就是对这些天然材质及形态之上的提炼和发挥,每件作品都不雷同,这也是根艺创作的魅力所在。”
根雕创作很艰苦。自学成才的梁树荣经常在家潜心研究根雕,从选材、造型、构思、制作直到命名,他都要细细揣摩斟酌,全神贯注废寝忘食地精雕细琢。因为挚爱,梁树荣收藏以及制作的作品日益增多,车库和家里都放满了之后,他便想着给它们一个“家”。2014年3月,梁树荣成立了“古木逢春”工作室,随即在呼和浩特市设立了“古木逢春艺术馆”。多年的收藏与作品瞬间成为那条街的一道风景。目前,梁树荣的“古木逢春”工作室已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集创作、销售、体验为一体的根雕营销企业,有5个根雕艺术馆,上千件根雕艺术品,价值自是不可估量。作为根雕艺术品的展示平台,“古木逢春”一跃成为西北地区根雕藏品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根雕艺术品基地,梁树荣也被业界誉为“西北根雕王”。
2014年7月,梁树荣又成立了“古木逢春”书画院,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在他和旗下几十位区内外知名书画家的不懈努力下,已成为内蒙古最具影响力之一的书画团体。
2016年,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为梁树荣颁发了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和传承人两块牌匾;2019年,内蒙古人民政府授予梁树荣自治区级土默特木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走进“古木逢春”艺术馆,仿佛走进了别致的世外园林,目之所及都是闪耀着岁月光芒的奇特根雕,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每一件都让人惊叹。展翼的雄鹰、开屏的孔雀,千年流淌的岁月被定格,大自然对生命的考验,在历经沧桑后,依旧奉献给人类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见证着生命的伟大、精神的顽强。
谈到根雕发展,梁树荣说:“因内蒙古独特的地质、地形和气候,形成了非常好的根雕材料。像生长在鄂尔多斯境内的黑圪兰,生长在阿拉善盟境内戈壁滩上的沙枣树,生长在山脉岩石缝中的崖柏树……现在根雕艺术品的专家、收藏家们都有一个共识:中国根艺在内蒙古。所以下一步当借着内蒙古发展文化大区的东风,作为本土根雕艺术馆也会趁势而上,大力发展,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集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的根雕企业,创内蒙古一流民族品牌,弘扬民族文化。”
梁树荣的梦想是将家乡土右旗沟门镇规划为书画艺术家创作写生基地和摄影家创作基地。他说,如果沟门镇有北疆最大的根雕博物院,有内蒙古最大的书画交易市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有中华诗词创作基地,那自然就是最具特色的文化小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不仅长期奔波于呼市和土右旗之间,还自费到中国根艺之乡浙江省开化县、西安大雁塔、革命圣地延安等地取经学习。
2016年9月,在包头市以及土右旗政府的支持下,“古木逢春”艺术街和大雁滩书画院在沟门镇成立,梁树荣捐赠了价值20万书画作品,用于当地书画小镇的建设。之后,他又组织5位内蒙著名书画家写了“敕勒歌”书法作品,全部捐给了敕勒川博物馆做永久收藏。2017年2月,梁树荣组织了主题为“内蒙古书画界走进土右旗,共同探索内蒙书画之路”书画论坛,内蒙古最有影响力的十九家书画院、协会领导、土右旗人民政府、沟门镇人民政府的领导参加。论坛加快了艺术小镇的步伐,增加了政府建设大雁滩艺术小镇的信心,也让书画界了解了建设艺术小镇的信息。之后,他又将中华诗词学会引进沟门镇,将沟门镇作为中华诗词学会创作采风基地。2018年2月,沟门镇经内蒙古住建厅批准成为“内蒙古诗书画特色小镇”。2019年4月12日,土右旗政府启动“西湾村书画艺术街”项目,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开工建设大雁滩诗书画艺术街,连通了西湾民俗街与大雁滩景区。
2020年7月16日,梁树荣与沟门镇政府组织内蒙古诗词学会13名著名诗人大雁滩采风,创作出115首诗词赋。建成后的大雁滩诗书画艺术街,将成为内蒙古最有文化艺术气息的街区,为创建内蒙古诗书画特色小镇打造最亮的风景。
“古木逢春叶落归根,回馈家乡,荣归故里。”梁树荣有一个愿望,让家乡富裕起来,让家乡人的精神也富裕起来,他眷恋着这片热土,为家乡的发展倾注智慧和力量,他正在为沟门镇成为包含根雕、书法、绘画、诗词、朗诵、非遗、碑林、摄影、食宿等为一体的中国文化名镇而努力着。“未来的大雁滩不只是内蒙古的大雁滩,也是中国的大雁滩。”梁树荣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