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英杰人物库
轰动美国的包头油画家——赵 海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09 12:14:22]  点击:157次

赵海.jpg

赵海:轰动美国的包头油画家

 

很多人都说油画是西方艺术,东方人画起来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意思。但是,2016年9月,一场名为“同根异彩”的油画展在美国洛杉矶开幕,展览由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北美画院、美国中国画学会、中美艺术家联合会、长青书局联合举办,多家全球知名媒体报道。开幕当日,加州4个市的市长出席参加,美国国会议员、加州财务长、加州前议员、前主计长代表颁发贺状。画展现场,一幅幅无可挑剔的精品画作,让素以油画为傲的美国人啧啧赞叹。而更让人骄傲的是,如此高规格、高水平的展览,展出作品的作者赵海,竟然是来自中国北疆的内蒙古包头人。

赵海是包头本土出生、成长的画家。少年时,他跟随包头著名美术教师兰尚濂学习绘画,青年时代于民族学院美术系学习,现为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油画分院院长。赵海痴迷油画,一直苦苦求索油画中恰如其分融合中国画优秀元素的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与作品风格,受到中西方美术、收藏界的关注与热捧。路漫漫其修远,赵海说,他的艺术人生是一场孤独的长跑。

赵海出生在包头,草原人的情怀与性格在他身上特别突出。狂沙、烈风、冰天雪地、长河落日、寂寞风土,这些地域与景观的元素给他的创作带来无限灵感。静观赵海的画可以让人肃然起敬。这种力量既来自于他向观者展示的人物、场景、画面,也来自于作者本身的严谨、认真和恪守。正因此,他的画作庄严、深邃、含蓄、准确,具有透视生活的张力,可以让观者由小见大,通过一个人物、一座建筑、一个生活的断面,联想到一段历史、一个时代、一种渐去渐远的社会风情。

赵海是一个孤独的画家。现实中,他离群索居,平淡孤独的生活造就了他谦逊宁和的性情,以及淡泊、静谧、质朴的绘画方式。他享受隐遁的孤独,在孤独中沉思,以此性情与高贵的艺术追求抵御着时代的喧嚣。他善于从普通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在或冷漠或平淡或诡黠的画面中包含一种莫名的思考。

在赵海的许多作品中,回忆以种种不同的方式时隐时现。比如:空无一人的教室、马恩列斯毛画像、美丽的夕阳下集体放学回家的孩子、漫卷的红旗、苍黄的夕阳……所有这些作品,都散发着一丝宁静、一点怅然若失、一种孤独的幽绝。赵海并不止步于视觉的魅力,而是由此将人们的眼光引向共同历史的深处,也引向个体记忆的深处。赵海说:“我喜欢历史,所以当我看到风景的时候,我不只看到了纯粹的景色,还有历史苍茫的痕迹。所以风景对我来说不是纯粹的风景。”他的作品探讨民族、集体意识、文化背景、神话与传奇等,他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去唤起人们对它们的反思,刺痛民族集体记忆的神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这个时代需要创新的艺术,需要与变革时代相称的代表中国当代最高艺术水平的艺术。赵海根植于艺术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代的艺术大家对世界的思考、对人民的深情、对家乡的眷恋,以及他对艺术变革的态度和多年坚持的艺术创作所营造的艺术实践。

德国拉普画廊主持拉普夫人评价赵海的画时说:“赵海的每一幅作品都与周边的环境息息相关,每一次都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观察周边环境。”包头是个重工业城市,也许熟知的环境从他的孩提时代起,就在潜移默化中决定了他许多创作的方向,即使时光流失,它们也依然存在于他的记忆中。赵海说,他的童年记忆里,有承载着他最初梦想的小小的火车站,有小学时代的教室,还有黄昏时分放学回家的路……虽然这些童年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但却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一片就连西方人也不难解读的韵味。唤起已经从我们视线里消失了的对于工业风景的回忆,一种对于臆想的技术成果的回忆。在工业风景的纪念碑后,隐藏着所有的风景变幻和业已消失的物种变迁。

赵海一度在美国生活,近些年回到包头。渐近中年叶落归根,赵海在包头仍将自己潜藏在画作与沉思里。他说,艺术最终的境界是以沉默渲染喧嚣。他仍是那个离群索居的探索者。

 


版权所有:包头市图书馆  蒙ICP备2022002772号-1  技术支持:派司网络-自由发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与富林路交叉口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218900  监督电话:0472-5227001

  今日访问量: 371 总访问量: 3145556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