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记忆·文旅印象
麦秸画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22 10:30:13]  点击:95次

包头市级非遗项目——麦秸画

项目简介:

  麦秸画,俗称麦杆画,是用小麦或大麦的秸杆制作成的画称。

  麦秸画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具史料记载可上溯至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但具体的起源年代长期以来难觅其踪,直到秦怀王墓发掘时才出土面世。虽经两千多年腐蚀,但仍造型逼真,色泽鲜明,不失其古朴典本色,令人叹为观止。后经有关专家精心研究,这一古老工艺终于重现人间。

  麦秸画的制作工艺源于民间,它利用民间自然资源麦杆,通过采集、切掉关节、选料、切片、除膜、熏、蒸、烫、漂等十几道工序进行加工处理,在保持麦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又大胆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烙画、贴画、雕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以精湛的制作手法,巧妙的制作出了古朴、典雅、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它能保持上千年质地不老化、不退色,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麦秸画艺术在包头青山区的发展,由于消费群体缩小,技艺流失等原因,目前,从事核雕的艺人在青山只有一人,在包头市也是屈指可数,麦秸画技艺亟待保护。

  青山区是包头市中心城区之一,成立于1956年,位于市四区中部偏西,北依阴山,南临黄河,西与包头市昆都仑区毗连,东与包头市九原区相邻。青山区的地理座标是北纬40度40分,东经109度52分。属于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青山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镇,总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48.99万,居住着蒙、汉、回等25个民族,是一个工业发达、科学技术先进、文化教育兴旺、服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市区。

分布区域:

  现包头市青山区有民间艺人开展此项技艺和传承活动

历史渊源:

  麦秸画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具史料记载可上溯至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但具体的起源年代长期以来难觅其踪,直到秦怀王墓发掘时才出土面世。虽经两千多年腐蚀,但仍造型逼真,色泽鲜明,不失其古朴典本色,令人叹为观止。后经有关专家精心研究,这一古老工艺终于重现人间。

基本内容:

  麦秸画源于民间,有着凝聚浓郁的乡土气息,利用民间自然资源麦杆,通过熏、蒸、烫、漂等十几道加工处理工序,制作而成的纯手工工艺品。主要题材有花鸟虫鱼、山水风景、亭台楼阁、人物时尚、古今诗词等。

  麦秸画的在保持麦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又大胆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烙画、贴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以精湛的制作手法,巧妙的制作出了古朴典雅,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被海内外誉为中华一绝、中国民间文化瑰宝、中国手工艺术中的精品。

  (一)基本步骤:采摘、切关节、选材、熏、蒸、烫、漂、勾勒图案、粘贴、组合等;

  (二)创作步骤:勾勒图案、选料、制作反映对象元素要件、粘贴、组合等。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一、相关制品:

  主要材料——以麦子的秸杆为主;辅助材料——水胶、宣纸、卡纸、背景布、现代原料防虫剂等;相关工具——刻刀、剪子、尺子、聂子、熨斗、压铁、特殊工具压铁(自制)。

  二、代表作品:

  以山水画反映树、竹、花、鸟、鱼、虫、动物、人物等,作者肖俊光,《大展宏图》创作于2004年;《梅笑春归》创作于2006年;《梅兰竹菊》创作于2008年;《和谐》创作于2009年;《蒙古美女》创作于2011年。

传承谱系:

  第一代:王用恒,(肖俊光曾外祖父),生于山西省榆次(具体生卒年月不详),清代末秀才、状元。被某皇帝授过牌匾“大神店”,此牌匾文革时被抄。其麦秸画技艺由著名传承人王钱焕口传身教,他提写的“九匾第一泉”,至今悬挂于呼市大召门前(原正门,现悬挂于寺院东门)。

  第二代:王钱焕,(王用恒的侄儿、肖俊光舅舅),生于1926年,病故于2005年7月,作品以十二生肖为主。

  第三代:王秀珍,(王钱焕的妹妹,肖俊光母亲),生于1938年8月,病故于2005年9月12日,主要作品以文革时代的毛主席头像及有关条幅等。

  第四代:肖俊光,出生于1957年9月,内蒙古包头人,主要作品有《梅兰竹菊》、《梅笑春归》、《南国美景》、《大展宏图》和《和谐》等。

代表性传承人:

  肖俊光先生生于1957年9月14日,出生于内蒙古包头人.原就职于包钢机械化公司,现为包头市青山区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肖俊光自幼酷爱麦秸画艺术,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十几岁时就能制作出文革期间的领袖和大众形象作品,多年以来一直全身心投入到麦秸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中,并多次深入河南、杭州、苏州、北京等地拜师学艺。同时,为了提高技艺还专门学习了刺绣、剪纸、雕刻、布贴、美术绘画等知识,在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同时,大胆创新,努力在寻求植物的自然色彩上下功夫,经反复实践,终于有了新的突破,克服了麦秸画色彩单调的不足。原来的色彩是用自然色加物理处理的熏、蒸、烫、漂等方法,再加化学处理的染色的方法。而肖俊光则通过不同季节分别采摘麦杆,利用其它植物的秸杆做补充,如高梁、玉米、稗子等植物,并把美术、雕刻、剪纸、刺绣以及植物的种植等艺术相揉合,使物体的立体感极强,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首创了包头市麦秸画艺术的新局面。并取得可喜成绩。

  2009年10月,参加包头市组织的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而举办的“百百”工程活动,2010年9月参加呼和浩特市剪纸展,创作作品《中华美女》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同时,受到各界新闻媒体的关注,包头电视新闻《鹿城600》秒做了专题《包头市麦秸画第一人--肖俊光》,并在“我最喜爱的民间艺人”评选活动中评为第二名,被包头电视一台《包头故事》、三台《新闻鹿城600秒》、内蒙晨报、包头晚报等多次专题报道,并受到包头市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主要特征 

  在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同时,潜心研究抓住了麦秸画,克服了麦秸画色彩单调,努力在寻求植物的自然色彩上下功夫,一是在不同季节分别采摘麦杆,二是利用其它植物的秸杆做补充,如高梁、玉米、稗子等植物,三是把美术、雕刻、剪纸、刺绣以及植物的种植等艺术相揉合,使物体的立体感极强。能保持作品多年质地不老化、不退色、环保,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使之成为家庭、办公室、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理想的装饰艺术品和联络友谊、生日礼物、开业庆典较高品味的赠品,从而拓展了麦秸画的表现形式。首创了包头市麦秸画艺术的新局面。

重要价值:

  1、历史价值:麦秸画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我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据史料记载可上溯至隋朝,是宫廷的艺术品,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2、文化价值:麦秸画是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流行在我国黄河内外、大江上下,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使得麦秸画的地域特色浓厚。麦秸画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是原汁原味的乡土艺术。

  3、收藏价值:因麦秸画是以麦秸为原料,而麦子象征了丰收与吉祥,被人们视为祈福迎祥之草,是很有个性的收藏品。它能保持上千年质地不老化、不退色,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同时它还具有变废为宝,体现无污染、无碳的环保价值。

  4、教育价值:麦秸画是美术园地里的一个新品种,表现范围很广,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走兽、房屋建筑等,各式图案无不栩栩如生,且具有华而不媚、素而不俗的独特艺术效果,教育国人宏扬祖国民族文化艺术。

濒危状况:

  麦秸画与很多民间艺术一样,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子袭父业,师徒相传,没有专门的学校。一是原料缺失。受北方地区气候的影响,包头地区每年只能种植一次麦子,而且,由于机械化秋收破坏了麦秆可用原料,艺人无处采摘麦秆,因此,麦秸画原料甚少;二是技艺艰辛。麦秸画艺术在包头地区曾有很深的群众基础,可是由于麦秸画从麦杆的采摘到创作过程漫长而艰辛,短期内不会出成果,即便是师授徒学,也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习和练习;三是作品成本高,职业生存困难。一件作品从选料、创作、装裱等,不仅创作周期长,而且制作成本高,具有购买能力人数较少,因此以麦秸画技艺为职业,难以生计;四是麦秸画技艺人才缺失。由于自身的艺术特性跟不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加之学习麦秸画技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导致年轻人无人从事麦秸画技艺,多为年老者作为兴趣爱好,没有得到更深的造诣。目前,青山区乃至包头市从事麦秸画技艺的艺人少之甚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麦秸画技艺已经陷入濒危失传的状态。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根据麦秸画项目在青山区的现状,我馆与传承人就保护措施进行了认真地探讨和研究,就项目保护情况初步制定如下措施:

  1.从材料上,全面、准确的收集、整理、保存项目的所有文字、影像资料和技艺技法,建立完整档案。

  2.从传承上,扩大宣传范围,吸引有志者学习麦秸画手工技艺,逐步扩大和确定传承的后人。

  3.从弘扬展示上,文化馆已经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并在举办大型活动的同时进行项目展示。

 


上一条:茂名安服饰
下一条:炕围画

版权所有:包头市图书馆  蒙ICP备2022002772号-1  技术支持:派司网络-自由发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与富林路交叉口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218900  监督电话:0472-5227001

  今日访问量: 385 总访问量: 3145991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