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英杰人物库
给包头留下传之久远的作品——要鸿鹏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09 12:05:01]  点击:55次

要鸿鹏.jpg

要鸿鹏:要给包头留下传之久远的作品

 

 

要鸿鹏儿时生活的年代正是困难时期,虽然家里缺衣少食,父母却很支持儿子的梦想。父亲是一位手艺精湛的木工,从小就做木工学徒,对日常的木艺均有研究。善做家具、门窗,行内最难做的传统棺材,是他的拿手活。要鸿鹏说,从小看着父亲把一块块粗糙的木料做成精美的家具,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木块镶嵌出栩栩如生的动物、花卉,都感叹不已。他上初中时就进入包头市少年宫学画。“那时的学习条件简陋,家里又困难,自己用硬纸板做画纸,用父亲做木工活的下脚料拼画板、做画架。单调的几件石膏来回画。盯着一件教具左右琢磨,看形态、看光影、甚至研究肌理。”要鸿鹏说,也就是在画石膏的过程中,渐渐对雕塑产生了兴趣。油画与雕塑原本密不可分,要鸿鹏开始一边画画一边自己琢磨着雕塑。

 

然而,天不遂人愿,高中毕业后,要鸿鹏接了父亲的班,进了建筑单位。“那时,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就是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母亲没工作,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一大家子,弟弟妹妹还在上学。我是长子,理应为家里分担责任。”在经济困难的年代,生存是第一要务,哪有什么梦想可言。18岁的要鸿鹏暗暗将理想埋在心底,成了一名建筑工人。

 

最初的工作是在建筑工地扛水泥、搬砖头,对于身体单薄且从未曾接触过体力活的他,这活儿实在太累了。然而性格坚毅的他默默咬着牙坚持。“那时,一天下来身体象散了架,身上出的汗把衣服和皮肤黏在一起,特别难受。但这是我的工作,没人能代替,只能好好干。”那时的水泥袋子是用牛皮纸做的,坚韧厚实。看着水泥用完后废弃的袋子,要鸿鹏似乎发现了什么。他灵机一动把水泥袋子抖干净裁整齐、压平整,居然成了画画的好材料。这一发现让他兴奋起来。再上班时,他兜里多了支铅笔。休息时,别的小伙子们在一起玩耍打闹,他却坐在砖垛上面画开了画。工地所见都被要鸿鹏画成了生动的速写。工友们惊叹道:“屈才了,屈才了,鸿鹏,你应该去当画家。”画画的日子很开心,似乎肩上的水泥袋也轻了许多。两年后,要鸿鹏的才艺被上级领导看在眼里,将他调到了宣传部门。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离开尘土飞扬的工地,要鸿鹏有了更多画画的时间和机会,画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开始着手创作雕塑。谁知世事难料,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筑单位不景气,一夜之间要鸿鹏也成了下岗大军里的一员。迫于生计,他不得不暂时放下手中的艺术,投入到为生活的奔波中。

 

下岗后下海,要鸿鹏选择了和自己的工作以及爱好略有关系的装修业。他曾一度苦闷,但他的原则是:凡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凭着业务的精湛、做事的诚信细致,要鸿鹏赢得了许多客户的好评。在建筑装饰装修的设计与施工中,他常被建筑中那些经典的造型、奇异的结构、梦幻般的空间所陶醉,常常联想到罗丹的《加莱义民》《思想者》等名作,2003年起,要鸿鹏开始利用工余时间临塑了罗丹的《青铜时代》、马约儿的《河流》等作品,2005年起断断续续开始了自己的作品的创作。

 

2006年,要鸿鹏迎来了艺术生涯中的转机。这时的他已年过40,生活也不再需要那么忙碌奔波。他终于有时间再次追逐艺术的梦想了。这时,他的雕塑作品已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认可。作品《汉子们》在“内蒙古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并被山东省美术馆收藏。还应邀为山西省阎锡山纪念馆塑造了孙中山和阎锡山塑像,应邀为内蒙古骆驼酒业博物馆做了组雕。河北省石家庄雕塑园收藏了他的作品。然而他并不满足现状,艺无止境,要想再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准,必须要得到高水平老师的指导。他决定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班,要鸿鹏年龄最大也最刻苦,他要把曾经失去的时光补回来。短短一年的学习时间转瞬即逝,但这期间,他不仅在雕塑上学到了很多,更让他开阔了思维,更新了观念。

 

美院归来,要鸿鹏将车库改成雕塑工作室。全身心地投人到了创作中。雕塑的第一步得先制泥,再做泥稿。妻子看他整天和泥打交道,常常弄的满身是泥,打趣他:“你整天弄泥,自己也快成泥人了。”

 

要鸿鹏酷爱草原题材,常常去草原采风,行走在苍茫的草原上,他感悟着这块土地上亘古不息的生命,探寻着它的古往今来。他被草原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草原民族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强大的生命力深深地吸引着、感动着。作为民族地区的艺术家,他想要要用自己的作品来表现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来诠释这个古老民族的精神,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必然要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采风中,要鸿鹏住在牧民家与他们交朋友拉家常,观察、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因此他的作品不空洞、不概念,人物形象典型、地域特征强,情感真切且精神内涵丰富。要鸿鹏的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写实与写意相融、传统与现代观念相融。通过概括、强化、夸张、适度变形等丰富的雕塑语言制作出了一件件风格迥异而意韵深刻的作品。用行内人的话说就是特别有蒙古民族味道。一次,中央美术学院带过他的教授来包办事,特意来他的工作室参观,看了他的作品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蒙古族题材的作品,能做到你这样的全国还不多。”

 

他为赛罕塔拉公园设计的雕塑作品《草原魂》,塑造的是一组跳鹰舞的蒙古族摔跤手。他们甩开钢铁般的臂膀,腾空而起,跳跃在蓝天下,宽大的摔跤服在风中鼓起,彩带飞扬,气势磅礴。曾从事过摔跤运动的评论家孙振远先生对此作品感慨地说:“鸿鹏这件作品我看了后很震撼。他不仅准确而夸张地塑造出了摔跤手跳跃的动态,更让我体味到的是作品中蕴含的那种雄姿勃发的神采。”入选“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优秀作品《古道劲风》,塑造的是三位蒙古族妇女。她们厚厚的蒙古袍在风中蓬起,宽大的围巾遮在脸上,抱臂耸肩挤在一起逆风前行,作品非常整体,塑造感强烈,高原风疾劲的感觉扑面而来,这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老两口》选取的是一对蒙古族老年夫妇的日常生活片段。一个悠闲地眯着眼仰头远望,一个安然地平视前方,一个手背于后,一个手握于前,一个微微腆肚,一个略略含胸,有几分诙谐地表现了他们相伴一生,和谐而幸福的生活状态。这件作品入选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全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

 

纵观现代雕塑,各种表现方式与各种艺术观念五花八门,要鸿鹏作为一个民族地区的艺术家,始终坚守初心。他说:“我的艺术植根于这块土地,我要用自己的作品礼赞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我要用自己的作品塑造这块土地上昂扬的民族精神。”2014年,要鸿鹏为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创作作品时,由于太投入,竟然忘记了自己是站在台子上,一步踏空摔了下来。近两米高、几百斤重的泥稿也失去中心瞬间倾倒,直接压在他身上,虽没受重伤,但肋骨足足疼了半年多。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他又开始创作。这一次,他完成的作品分别入选了由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作品展,还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了最高文学艺术创作奖“萨日娜”奖。

作为一名有情怀的艺术家,要鸿鹏不仅追求自己进步,更注重包头雕塑事业的整体进步,他常常和其他雕塑家们沟通畅谈,尤其是青年雕塑家,他经常鼓励督促大家多做作品、做好作品。经过两年多的准备,由要鸿鹏精心策划组织实施的“首届包头雕塑展”于2018年12月15日开幕,圆了我市几代雕塑家的梦。此次展览还邀请了部分国内知名雕塑家携作品一同展出,为我市的雕塑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首届雕塑展的成功举办,填补了四大造型艺术门类在我市办展的一个空白。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要鸿鹏创作的《战疫必胜》新作在中国雕塑官网等若干个媒体上刊发展出。要鸿鹏对自己的作品要求非常苛刻,必须做到满意为止。他说:一定要给包头留下几件能够传之久远的作品。

 

 

 

要鸿鹏: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艺委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雕塑学会理事、包头市规划委员会雕塑艺委会专家组成员。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进修班毕业,荣获包头市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文艺振兴奖”,内蒙古自治区艺术最高奖“莎日娜”奖。作品被收录《辉煌七十年》新中国美术研究丛书。


版权所有:包头市图书馆  蒙ICP备2022002772号-1  技术支持:派司网络-自由发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与富林路交叉口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218900  监督电话:0472-5227001

  今日访问量: 12 总访问量: 2760436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