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记忆·文旅印象
二人台牌子曲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11 09:16:45]  点击:186次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二人台牌子曲

 简介

  二人台牌子曲,简称牌子曲。是我国北方民间音乐的重要流派,二人台牌子曲是二人台音乐的组成部分,同时又独立于二人台唱腔之外的器乐曲。广泛流传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以及山西、陕西、河北北部地区,其形成历史,可追溯到20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是以晋陕北部地区为主的内地农耕文化与塞外土默特草原游牧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现在的土默特右旗地区,是二人台牌子曲的主要产生地和重要传承地。

  二人台牌子曲演奏乐队由笛子(俗称枚)、四胡、扬琴“三大件”乐器以及梆子,四块瓦等打击乐器组成。音乐结构为单曲变奏,变奏的次数可由演奏者按不同乐曲的表现力而定。在板式上,分为慢板——慢二流水板——二流水板——快二流水板——捏子板(快板),是一个由慢到快,由悠扬到激越,由叙述到抒情的递进高潮过度。在演奏快进的捏子板时,笛子“挑高音、耍花音、忽断忽续”;四胡声部“一字一弓”,与笛子相辅相成,有“填满腔”之说;扬琴用底音领先重度音在强音位置上作烘托;四块瓦随腔花奏,整体上形成委婉细腻与刚健豪放完美统一的艺术音效,营造出优雅、欢快、热烈、火爆的音乐艺术氛围,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二人台牌子曲从现在有的资料统计,大约有100多首,可分为六类。二人台牌子曲,以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和清新质朴的音乐品质,成为我国民间音乐,特别是北方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流派和典型代表。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土默特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包头市东部,与呼和浩特市毗邻,南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北有大青山西段山地,是土默川平原最开阔地段,素有敕勒川之美誉,地理座标为东径110°14132~110°0710211,北纬40°1413811~40°511061,东西直距74.1公里,南北直距67.5公里,面积2600平方公里,人口35万。

  因其北靠大青山,南邻黄河畔,属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侯,山区占全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属平川。

历史渊源

  二人台牌子曲系内蒙古西部区最具影响的民间丝竹乐种,要早于二人台的形成,曲牌源于多方面,既有古乐曲遗存,也有从蒙古族民歌和汉族民间音乐中衍变而来,同时,还吸收了部分宗教音乐,系中原汉族移民音乐文化与当地蒙古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艺术结晶。二人台牌子曲是二人台音乐的组成部分,同时又独立于二人台唱腔之外的器乐曲。

  在二人台牌子曲中,有10余首曲牌与唐教坊曲名及宋、元时期曲牌名称同名或接近。这些曲牌是《西江月》、《虞美人》、《柳青娘》、《水龙吟》、《柳摇金》、《单头柳青娘》、万年欢》、《小黄莺亮翅》、《大黄莺亮翅》等。其中,《西江月》《虞美人》、《柳青娘》等应出自《敦煌曲子词集》。该词集是由王重民先生校辑,阴法鲁先生作序,商务印书馆于1950年1月第一次出版。词集中所“收辑的曲子词大部分都可以认为词学史上早期的民间文艺”。

  在二人台牌子曲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曲牌是蒙古族民歌发展衍变而成,这是二人台牌子曲的独有曲目,亦系内蒙古西部区这一特殊地域音乐文化现象的重要特征。这些曲牌是《森吉德玛》、《三百六十只黄羊》、《敏金杭盖》、《喇嘛苏》、《八音杭盖》、《金盏盏花》、《白花》、《乌苓花》、《沙尤圪包》《、巴音昌汉》、《四公主》、《银蹬海骝》、《咕噜奔巴》、《上南坡》、《井泉水》、《那布扎鲁》、《大青马》等。其中《三百六十只黄羊》、《森吉德玛》、《喇嘛苏》、《八音杭盖》等曲牌较有代表性。

  在二人台牌子曲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曲牌是从汉族民歌、民间戏曲、民间说唱音乐、民间器乐曲及部分宗教音乐发展衍变而来,约占二人台牌子曲总数的50%左右。如二人台牌子曲《一垛泥》即是从河北民歌《孟姜女》的旋律基础上发展衍变而来。

基本内容

  二人台牌子曲演奏乐队由笛子(俗称枚)、四胡、扬琴“三大件”乐器以及梆子,四块瓦等打击乐器组成。音乐结构为单曲变奏,变奏的次数可由演奏者按不同乐曲的表现力而定。在板式上,分为慢板——慢二流水板——二流水板——快二流水板——捏子板(快板),是一个由慢到快,由悠扬到激越,由叙述到抒情的递进高潮过度。在演奏快进的捏子板时,笛子“挑高音、耍花音、忽断忽续”;四胡声部“一字一弓”,与笛子相辅相成,有“填满腔”之说;扬琴用底音领先重度音在强音位置上作烘托;四块瓦随腔花奏,整体上形成委婉细腻与刚健豪放完美统一的艺术音效,营造出优雅、欢快、热烈、火爆的音乐艺术氛围,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二人台吹打乐是二人台牌子曲演奏的另一种形式,主要由唢呐、笙、鼓、钹等乐器构成,吹奏音节明快,高亢嘹亮、富于变化,抒情性强,在土默特右旗城乡广为流传。其形成历史同样可追溯到200年前,传统的二人台吹打乐乐曲,二人台牌子曲相辅相成,异曲同工,只是更豪放、激越。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人台吹打乐又将许多现代音乐、歌曲纳入吹奏范畴,进一步扩展了其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二人台牌子曲乐器主要是“三大件”即扬琴、四胡、笛子(枚),加打击乐器梆子和四块瓦,尽管几件乐器,然而经过效果整体发挥又能充分表现各种器乐能把个人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

  流传比较广泛的作品有:《八板》、《出古镇》、《推碌碡》、《西江月》、《粉红莲》、《满堂红》、《喜相逢》等,目前收集整理约90余首。

传承谱系

  第一代:云双羊(1857-1928),男,蒙古族,出生于土默特右旗一个贫苦牧民家庭,自幼酷爱音乐,从少年时期就经常参加土默特旗一带蒙汉群众的“打坐腔”。云双羊精通扬琴、四胡、笛子(枚)等乐器的演奏技巧,在演奏中将蒙汉各民族的音乐元素结合起来,使二人台牌子曲音乐更加富有表现力。

  第二代:张润月、满贵、许拴羊、任留子(情况不详)

  第三代:菅高官,(1888年—1984年),汉族,土默特右旗苏波盖村人,擅长吹枚。 云贵,(1884年—1966年)蒙古族,土默特右旗西老丈村人,擅长扬琴 。刘海旺,(1904年—1978年)汉族,土默特右旗后湾村人,擅长吹枚,号称“吹塌天”。

  第四代:刘银威,男,1918年出生,汉族,出生于何四营村,擅长四胡,扬琴,三弦。贺华,男,1930年出生,汉族,新营子村人,擅长四快瓦。

  第五代:郭威,汉族,1938年出生于萨拉齐镇,擅长扬琴、四胡、枚。张海小(1938—1989),土默特右旗党三尧村,擅长四胡,扬琴。张孝先(1932—2001),堂将军尧村人,擅长四胡。温命,汉族,1934年出生于吴坝村,擅长四胡。高玉正,男,1946年出生,汉族,土默特右旗人。

  第六代:车吉祥,汉族,1958年出生于土默特右旗海子乡新地村,擅长枚、扬琴,号称“西北枚王”。 白国奇,1958年出生于萨拉齐镇,擅长扬琴。杨旺,1956年出生于毛岱乡黑沙兔村,擅长枚、扬琴、四胡,自己创办二人台艺校四年,培训学员六百多名。

代表性传承人

  车吉祥:车吉祥,汉族,1958年出生于土默特右旗海子乡新地村,擅长枚、扬琴,号称“西北枚王”.曾参加过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选萃专场演出。

  杨 旺:男,1956年出生,汉族,土默特右旗人,出身为农民,50岁,现办二人台艺术艺术学校。曾参加过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选萃专场演出。

主要特征

  二人台牌子曲活动灵活多样,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音乐,不论你走到哪里,或是乡村,或是城镇,只要有民俗活动及二人台演出,就能听到热烈质朴,风格浓郁的二人台牌子曲演奏,它已在该地区人民生活中深深扎下了根。而且在众多民间艺人共同的努力下,形成其独具特色民族民间的音乐风格,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个台牌子曲是二人台音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除用于配合演员演出动作、烘托舞台演出气氛外,还可作为民间器乐曲单独进行演奏。二人台牌子曲这一民间娱乐形式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也是蒙汉劳动人民共创民间音乐的成果,二百多年来,为歌唱劳动人民生活、群众娱乐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它的音乐创作是蒙汉劳动人民团结奋进,热爱生活的写照,二人台牌子曲是土默特右旗人民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

 重要价值

  二人台牌子曲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西口路”音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原汉族移民音乐文化与蒙古高原文化和草原音乐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艺术结晶。它既能体现出内蒙古西部区黄河两岸这一特殊地域音乐文化现象的突出特点,又能表达出这一特殊地域蒙汉两族人民共同喜爱、共同拥有的音乐形式的审美特征。

  二人台牌子曲系内蒙古西部区最具影响的民间丝竹乐种,它要早于二人台的形成。在内蒙古西部区,不论你走到哪里,或是乡村,或是城镇,只要有民俗活动及二人台演出,就能听到热烈质朴,风格浓郁的二人台牌子曲演奏,它已在该地区人民生活中深深扎下了根。现存的二人台牌子曲约有90余首,来源于多方面。

濒危状况

  二人台牌子曲是土默特右旗及周边地区和省份人民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近年来参与此项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少,爱好文艺的人员都参与有偿文艺活动,淡漠了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现代青年人对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学习的也越来越少,同时也没有正规的院校有这一种艺术专业,因此很多传统曲目失传,现存的90余首二人台牌子曲还有不少亟待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

 

  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政府部门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政策支持,鼓励二人台牌子曲演出,精心组织土默特右旗二人台牌子曲参加国家级、地区级、省市级的大赛,获“中国民族文化优秀品牌奖”,“中国乡土艺术演出成就奖”和“中国乡土艺术突出成就奖”。

  2、土默特右旗重大项目招商引资过程中,推出二人台牌子曲演奏。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扶持二人台牌子曲艺术传承发展。

  4、成功申报土默特右旗二人台坐腔为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5、确定二人台牌子曲传承点和传承人。

  6、编辑出版《二人台,山曲经典》一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上下两册精装,全书238万字,其中收录二人台牌子曲96首。

  (二)业务部门采取的保护措施:

  1、组织经常性的演出,社区文化室、农村文化大院、文化户坐腔演出活动经常化。

  2、成立二人台牌子曲演奏的组织,演奏队伍不断扩充。

  3、举办二人台艺术节,敕勒川文化艺术节二人台牌子曲专场。

  4、抽组牌子曲演奏人员参加全国、地区等各类大赛。

  5、培养新人,二人台牌子曲演奏队伍中老、中、青、少四代人。

  6、挖掘、搜集、整理、传承二人台牌子曲曲目。

 


版权所有:包头市图书馆  蒙ICP备2022002772号-1  技术支持:派司网络-自由发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与富林路交叉口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218900  监督电话:0472-5227001

  今日访问量: 151 总访问量: 2759455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