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英杰人物库
艺海遨游的多才艺术家——谭士俊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16 14:06:56]  点击:81次

640 (2).jpg

谭士俊:艺海遨游的多才艺术家

 

谭士俊出生在山西省代县一个偏僻小村。父亲望子成龙,曾一度为他取名“谭文熬。”说到这个曾用名,谭士俊笑称:“这个名字让我在文化圈一熬就是四十多年。”“谭士俊”这个名字是小学二年级时改的,家人一直还是喊他“文熬”。谭士俊笑言,在文化氛围里熏染熏陶,即使是“熬”也是快乐的。

1959年,谭士俊两岁,随父母离开故土移居包头。能与艺术结缘,谭士俊说是受父亲的影响。“我父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可是他天资聪颖又钻研好学,他酷爱读书而且写得一手好字,年年都给村里人写对联,还会剪窗花。”因此,谭士俊很小的时候就在父亲的指导下临帖练字,这为他后来深厚的书法造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谭士俊喜欢上了音乐。“学校里、街道上的高音喇叭不停播放着各种革命歌曲,但我最感兴趣不是唱歌,而是笛子。独奏曲或者歌曲的间奏有笛子配乐,我就入迷地听。心里想,那么一支小小的笛子竟然能够演奏出如此美妙的乐曲!”禁不住美妙旋律的诱惑,谭士俊便独自跑到当时恰特附近的一百货花一毛八分钱买了一支竹笛,回来就自己钻研起来。虽然不识谱,可一支曲子只要听上两三遍,他就能吹奏出来。有了这项“才艺”,谭士俊被选进了文艺宣传队。“我记得第一次演出是到二冶去慰问工人叔叔,那是我第一次在厂房里面向那么多人演出。我当时吹奏的曲子是笛子独奏曲《我是一个兵》和《大海航行靠舵手》。一曲终了,我听到了观众的掌声……这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讲,真是个莫大的鼓励!这一次演出经历,一直激励着我在后来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

升入中学后,谭士俊进了学校文艺队,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了他命运的转折。“一天下了课间操,负责文艺队的董庭兰老师和一个同学说,她爱人是包头文工团的乐队队长也是首席小提琴手于庆贵老师,董老师问那个同学愿不愿跟于老师学小提琴?我恰好在旁边听到了,那个同学只是笑了笑,并无反应,反倒是我在当时却心动不已!之后我另找了个机会,问董老师自己能不能和于老师学琴?老师说当然可以,你先去借琴吧,有了琴就和于老师学!”回到家,谭士俊就动员家人帮自己借琴。在姐夫的帮助下,谭士俊借到了一把旧琴。虽然那琴很旧,但他如获至宝,兴奋地抱着琴去了老师家拜师学琴,于老师看了看琴,说琴缺配件,有的地方还得修理,等配齐零件修好了才能拉。

因为学笛子无师自通,他幼稚地估摸学习小提琴也差不多,有几天就会了。两天后,谭士俊又去了于老师家,看看琴修好了没有。可是于老师因为忙,并没有给他修琴。一周后,还琴的时间到了,他只好把琴还了回去。学琴心切的他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深知,以自己家的经济条件,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小提琴,无疑是个奢望。而就在他闷闷不乐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到家,突然看见家里平时挂着一杆秤的墙上赫然换成了一把崭新的小提琴!谭士俊惊喜地把琴抱在怀里,连声问父亲琴是哪来的,父亲逗他说是借的。他小心翼翼打开琴盒,新鲜木香味扑鼻而来,他顿时陶醉!琴盒里,他发现了一张青山区百货大楼的购物发票,上面标着小提琴的价格:38.81元,购物顾客处赫然写着一个“谭”字……那是怎样艰涩的年代!一家人仅靠父亲的微薄收入和母亲打零工维系生活,38.81元是全家人一个月生活费的一大半了,父亲居然以如此有仪式感的方式支持他的梦想!这个细节,至今仍是谭士俊记忆中清晰的画面,而对父亲的感恩,岂止是言语可以表达。那是1972年,谭士俊15岁。

等不到第二天了,谭士俊当天下午就抱着琴一路小跑抄近路翻墙去了于老师家,进门就大喊:“老师,我有琴了!我和您学琴!”此后,谭士俊正式开始和于庆贵学琴,这一学就是五年。于庆贵老师教琴是免费的,谭士俊说,于老师是他的启蒙恩师,他不识五线谱,于老师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教,将他从一个门外汉逐步培养成专业团体的演奏员。

谭士俊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练琴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他给自己规定每天练琴七个小时,专门制定了作息时间表,贴在窗户上。无论寒暑,只要清晨5点闹铃一响,谭士俊就马上起床练琴。“那时住平房,最难熬的是冬天。凌晨时分,火炉早已熄灭,屋里冷得像冰窖。”但十几岁的谭士俊却从没偷过懒,每个清晨,悠扬的琴声会准时响起。等到7点钟上学,他已经练了近两个小时。中午放学回来还要练一个多小时,晚饭前后,也是雷打不动。母亲患有美尼尔综合征,常被谭士俊的琴声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她从不反对儿子练琴。被选为学校文艺队的队长后,谭士俊有了活动室的钥匙,他开始去学校练琴。

除了迷恋音乐,少年谭士俊还对美术、摄影兴趣浓厚。“其实在我上小学四五年级时,就开始负责出全校的板报,设计报头画尾花,我都还说得过去。”因为有书法功底,写得一手好字,学校还把刻蜡板复印全校师生资料的任务也交给了他。课余时间,同学们在玩耍嬉戏,谭士俊却坐在办公室一笔一划刻着蜡纸。他说,看似枯燥的工作,对于他来讲却是不可多得的磨炼。而关于摄影,更是纯属偶然。初中时,隔壁班的物理老师,时常给学生讲些洗照片的物理原理。一天,隔壁班的同学要去洗照片,出于好奇,谭士俊也跟了去。用棉被蒙着门窗的简陋暗房里,谭士俊目不转睛地看着同学操作,经过印相机将相纸曝光后,泡进显影碗里,一番小心翼翼的步骤之后,影像在相纸上慢慢浮现,这一刻,这种神秘感,深深吸引了谭士俊。不久之后,他买来相关书籍开始研究和摄影相关的一些知识,渐渐地,谭士俊居然就学会了暗房技术,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拍照。后来,不满足于黑白照片,他又钻研将黑白照染成彩色照片的技术,为此,他还琢磨着做了一台放大机,用于放大照片。

1978年6月,谭士俊考入包头市歌舞剧团,成了管弦乐队演奏员,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他一干就是十年。其间,谭士俊开始自学作曲和摄影、摄像,创作出一批音乐作品,也拍摄了大量的摄影作品。多个作品在报刊发表,并在比赛中展露头角。“是金子总会发光”,机会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谭士俊又迎来了人生的转折。“有一次市文化局领导去我们剧团视察,我用碳素笔抄写的一份单位人员联络表被局长看到了,便打听是谁写的?我开始进入领导的视线。后来我的其他爱好和专长,像作曲、摄影、摄像都有所成就,引起了领导们的重视。”在市艺术研究所搞中国艺术集成工作时,谭士俊被抽去搞摄像。1988年5月,谭士俊被调到市文化局工作。新的压力和挑战也就此拉开帷幕。在文化局,他从科员做起,到副科长、正科长。一路走来,谭士俊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在创作上,又夜以继日、耕耘不辍。谭士俊说,因为太忙,他的时间从来就不够用。以至于创作的歌曲获奖后,朋友们、同事们都诧异地问他:“你那么忙,曲子是啥时候写的呀?”他就笑着回答他们:“是在你们睡觉的时候、喝酒的时候、娱乐的时候、陪着家人朋友聊天旅游的时候。”谭士俊的幸福信条是:“不管做什么工作,能有自己的爱好并且坚持下去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以,他说,虽然忙,但他能在音乐、摄影、书画中得到享受、得到快乐。

2001年,谭士俊担任包头书画院秘书长、包头博物馆副馆长,身兼两职。2007年任包头博物馆馆长。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又拿出了少年时的韧劲,以人为师,边做边学,很快成为了一个行家里手。谭士俊的管理理念是,一个单位能不能凝聚人心出成绩,在于领导的同时,也在于所有员工。他觉得文博单位不能死气沉沉,应该有朝气地与时俱进。他每年都组织职工深入到文化遗址、历史古迹以及不同的企业、单位去调研,或到兄弟博物馆去考察学习,感受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步伐,学习新的管理模式。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关于博物馆的管理,谭士俊推崇“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他积极引进外地的文博展览,让包头市民在家门口即可欣赏到高质量的各类展览。同时,也加大力度让包头馆的文物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办巡展,以扩大提高包头的知名度。2007年,历经五年建设的包头博物馆新馆落成,2008年,一场主题为“草原古韵·塞外风情”的文物巡展在全国拉开帷幕,10年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包头文物在50多个城市的博物馆展出,很好地宣传了包头了,扩大了包头的知名度。

走上领导岗位,工作量倍增,可谭士俊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写作、摄影、书法、作曲样样都成绩斐然。除书画、摄影作品多次获奖外,歌曲《香港在呼唤》于2001年10月被在香港召开的第六届亚太地区烟草或健康大会选定为主题歌,他与词作者应邀出席了会议;2004年9月,谭士俊作曲的歌曲《吹起控烟的号角》被在韩国召开的第七届亚太地区烟草或健康大会选定为大会会歌,他与词作者赴韩参加了大会。那次会议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近500余名代表参加,作为会歌的歌曲《吹起控烟的号角》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认可和高度评价。歌曲《回草原,回故乡》在包头电台音乐100.1频道举办的“唱响包克图——听众最喜爱的本土歌曲评选”活动中,从100首竞选歌曲中脱颖而出,进入15强,一举荣获“听众最喜爱的本土歌曲”奖。2012年,由谭士俊作曲、郑少如作词的歌曲《把情留在包头》由包头市驻沪联络处推荐,首演于上海内蒙古商会2012年年会大型联欢会上,由歌手天骏唱响上海,被上海当地媒体誉为来自草原最美的声音。此外,他的音乐作品多次获得自治区和包头市的“五个一”工程奖、包头市文艺振兴奖等多项奖励。

除了艺术成就斐然,谭士俊还是连任两届的市政协常委,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在长达十年的政协委员生涯中,他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多次在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言,积极为包头的发展建设、改善民生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两次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艺海遨游四十余年,谭士俊阅尽沧桑浮华,谦和是他最大特质。他说:“写曲、摄影、书画都是最喜欢的事,我把它们当做一生的爱好,能取得一些成果当然很高兴,不出成绩也很坦然,过程是最美好的享受。”“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是谭士俊的座右铭,也是他半生的写照。岁月流转,当初意气风发的追梦少年,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如今,退休后的谭士俊,卸去了职务上的头衔,完全变成了艺术家。谭士俊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发挥所长,在享受艺术带来的美感的同时对社会有所贡献。

2021年6月8日,《献给母亲的歌——谭士俊作品音乐会》在包头大剧院举行,谭士俊在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精选出16首歌曲在音乐会上倾情奉献,来自包头本土的十五位优秀歌手先后登台一展歌喉,将一曲曲旋律优美、风格各异的歌曲献了给观众。这场音乐会以“母亲”为主题,抒发了谭士俊对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以及对生养他的母亲深深的眷恋,多首歌曲赞颂了包头之美,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演唱会展示了谭士俊在音乐创作方面的艺术才华,受到了现场和网络观众及媒体的高度评价。


版权所有:包头市图书馆  蒙ICP备2022002772号-1  技术支持:派司网络-自由发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与富林路交叉口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218900  监督电话:0472-5227001

  今日访问量: 42 总访问量: 2760074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