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英杰人物库
剪纸绘画皆呈妙趣——要红霞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09 12:51:58]  点击:107次

要红霞.jpg

要红霞:剪纸绘画皆呈妙趣

 

要红霞的艺术之路,可分两个时期。前期以剪纸为主,兼壁画、标志、书封、时装设计等内容。后一时期以国画为主,兼顾设计、漫画等领域。她思维活跃,多才多艺,无论涉猎哪个领域都做得非常出色。

 

母亲是剪纸、绣花的好手,过年时窗上的红剪花、端午节门上的大公鸡、清明节捏寒燕儿、七月十五节做面人儿。邻居、朋友家办婚事的喜字、新娘的嫁衣,母亲从来都是有求必应。远亲近邻家,有老人去世,也来求母亲给做幡子、铰长钱等传统祭祀用的纸艺作品。父母把生活过成了艺术,孩子们耳濡目染,便在心灵里播下了艺术的种子。没进过艺术学校、没接受过艺术教育的父母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生长环境。

 

儿时,哥哥、姐姐喜欢画画、雕塑,她也喜欢,但她更喜欢看母亲剪纸。过年过节,周围邻居都来要母亲剪的窗花,母亲忙着画、忙着剪,她就在旁边看,母亲剪下的纸头,她捡起来学着剪。母亲的剪纸手艺传自姥姥,姥姥的剪纸手艺传自太姥姥。那时她并不了解剪纸的真谛,只是想,既然是一代代传下来,一定是好东西。

 

时至今日,她还记得第一次动手剪的成品——一个葬礼上用的幡子。“那天邻居大婶来家找我母亲想让她给剪幡子,不巧母亲不在家。我看她失望的表情就一激动说,‘要不我试试?但是我怕剪不好。’邻居大婶赶忙说不怕不怕剪不好也比没有用的强,你就剪吧。”那天,要红霞的作品居然特别出彩,看着大婶满意的样子,她有了成人般被认可的感觉。那年,她13岁。

 

第二次动手帮别人剪纸是婚礼的喜字。那是母亲早已答应好的,却因临时有事不在家。等母亲急匆匆赶回来,要红霞已经完工。母亲不放心,跑到邻居家查看,回来后顿时喜笑颜开:“闺女出徒了,比我剪的还好,以后这些‘营生’就是你的了。”那年,要红霞15岁。从此她正式踏上了剪纸之路。17岁,上高中时,要红霞剪的一套4张的《晨练》在《民间故事》杂志上发表。

 

1981年,要红霞高中毕业参加了工作,工作之余的时间她都用在了剪纸上。那时,她对剪纸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从上千年前就开始传承至今的剪纸,虽然看似普通,可在生活中却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从过去的巫术用品,到后来年节用的窗花、喜花、祭品、妇女们绣花用的花样等,剪纸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寓意深刻的剪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是过去广大妇女表达内心情感的媒介。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可以剪出花、鸟、鱼、虫,可以表达喜、怒、哀、乐,可以祈求风调雨顺,可以祈愿生活幸福。”

 

要红霞对剪纸可谓痴迷。一次坐公交,看到一位乘客衣服上有个菊花图案挺好看,她就琢磨着怎么把它变成剪纸,看着想着就坐过了站。她在《包头日报》上发表的第一幅作品就是这幅《菊花》。她自加压力,给自己设定目标,每个月要在诸多作品中选一幅,在《包头日报》发表,她真的做到了。连续不断的创作,她的剪纸艺术从具体物件到主题创作,突破传统不断升华。应了那句话:“是金子终会发光”。一次,包头文化局领导无意间在《包头日报》美术编辑的桌上看到了要红霞寄去准备参加华北五省市连环画展的剪纸原作,立刻联系了她,邀请她参加198882日“第三届鹿城消夏文化节”。接着,要红霞举办了“要红霞剪纸艺术作品展”,这是包头首次举办个人剪纸展,二百余幅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获得许多专家好评,也更激发了她的创造热情。之后,要红霞又在内蒙古文化厅、包头市文化局的主办下,于1989629日在呼和浩特内蒙古科技馆举办了“要红霞剪纸艺术作品展”。她回忆说:“那时,我二十四五岁,工作也忙,由于开展时间紧迫,原有作品远远不够,为了赶作品,每天白天到单位上班,夜里在家加班创作,一剪开就忘了时间、忘了一切”。那段时间,为了赶作品,她几乎天天剪到通宵,两个月多月下来,体重掉了二十多斤。就是凭着这股钻劲儿,她的作品走出了包头、走出了内蒙古,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199810月,要红霞应邀在丹麦哥本哈根图书馆开展了为期20天的“中国要红霞剪纸艺术作品展”,她精心创作的68幅作品展现在丹麦观众面前。时隔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要红霞仍掩饰不住兴奋:“开幕式我特意定在101日国庆节,展览入口处,两边高高地插着我专门带去的国旗,悬挂着大红灯笼,贴着大红对联,与展厅红色剪纸作品遥相呼应,感觉特别自豪。”期间,许多当地观众观展时,频频向她鞠躬。她知道,这不是向她致敬,而是向中国传统艺术鞠躬致意,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的影响力的感召。

 

2000年,要红霞的手撕纸作品《大漠风情》荣获“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一等奖;2001年、2002年,作品《吉星高照》荣获“世界华人艺术展”银奖;2003年,荣获“华夏风韵全国剪纸作品展览”金奖;作品《天生一对——童心常在(十二生肖)》获得国家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金奖……中国美术馆以及国内外多家艺术馆收藏了她的多幅作品。

 

此时,要红霞的关注点由个人剪纸创作,拓展到了包头剪纸的大事。“1985年,我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首届剪纸展览,内蒙古地区居然只有我一个人参展。1987年,参加全国剪纸理论研讨会,内蒙古还是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而其它省市这时已都是‘团队出击’。当时,我是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包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我开始认真思考我们地区的剪纸艺术发展。”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回来后,要红霞就积极动员身边会剪纸的朋友参加全国剪纸活动。从1990年开始,她坚持在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办剪纸第二课堂,此举持续了整整10年。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学习古老而又有趣的剪纸艺术成为她创作之外的又一重点工作。要红霞多次向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申请,1999年,中国民间剪纸包头剪纸培训基地在包头书画院挂牌,这也是内蒙古地区开设的第一个培训基地。基地成立以后,为了全身心投入教学,从2003年开始,要红霞放弃了自己的剪纸创作,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学工作上,她先后出版了两套教材《怎样学剪纸》《中国剪纸创作与创新》,后来全国各地剪纸教学机构的剪纸学员大都选用这两本教材,教材先后再版了十几次,发行量达30万册。

 

长达3年时间的3个基础班结束后,她挑选优秀学员组办提高班,硬是带出了一大批剪纸艺术人才。在她的辅导下,学员的作品在后来的全国展览中屡屡获奖,为包头争得了荣誉。2010年,“中国·包头剪纸精品展”在德国索林根展出,包头剪纸第一次整体出国展示。2011年,包头剪纸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包头的剪纸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不仅形成了规模,而且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老祖辈的剪纸艺术在包头、在我个人这儿得到了传承”。要红霞骄傲地说。为了把包头作者的剪纸作品集中做个总结留给后人,2016年,她组织协会成员主编出版了《包头剪纸作品集》,收录了79位包头民间剪纸作者的作品,后附从1984年到2016年期间32年历程的“包头剪纸成就概览”。包头剪纸终于从过去零星的小花到今天遍地开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包头剪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且获得240多次国家级奖项,这是要红霞的自豪,也是她的愿望。

 

要红霞说,现在她的学生的学生也开始带学生了,这便是传承最好的证明。为了包头的剪纸艺术能更好地、有组织地发展,她积极推荐、东奔西跑组建了包头剪纸院。这期间她付出了多少辛苦,无人知晓,但她深感欣慰。要红霞的奔波,发展了包头剪纸艺术,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她先后荣获了首届“鹿城十大杰出青年”“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女状元” “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 、首届“鹿城英才”等多项称号,获得包头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包头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还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授予“德艺双馨工作者”和“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先后5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杰出贡献奖”“优秀组织奖”的奖励。

 

20175月,由要红霞创意、和学员共同剪成的400多平米的“剪华大帐”惊艳面世,作品将蒙古族、回族、汉族的诸多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为一体,造型特别、气势宏大。“剪华大帐”是传统剪纸艺术与传统建筑有机巧妙的结合,也是全国剪纸艺术的创新之作。包头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4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走进东河区乔家金街,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东河区民族文化馆外墙上的巨幅剪纸《吉祥包克图》。那是要红霞将传统人文画里的博古内容和蒙元文化里的传说故事转换、设计而成的剪纸作品,用铁艺制作而成。她说,大型作品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她脑子里的想法很多,如果条件允许,希望都能一一呈现出来。

 

从事剪纸艺术近40年,凭着一把剪刀,要红霞剪出了成绩,剪出了名气。可她却要以笔换剪。许多人不解,她说,那是她心中的另一个梦想。

 

“因为哥哥、姐姐都是学画画的,我从小跟着看。还常常给他们做模特。”耳濡目染,少年时要红霞就画得有模有样。上小学时,学校没有美术老师,教导处就让要红霞给学生们上课。但是有一天,父亲对她说:“家里已经有两个画画的了,你就别画了,学点别的吧……”但1988年,要红霞还是带着对“大学梦”的无比憧憬,进入包头师院美术系首期班进修学习。当时授课的有白铭、杨森茂、王宏才、康永义、侯明等专业老师,这为她后来从新从事国画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起,她一有空闲就到东河区民族文化馆姐姐要红宇的画室画画,在姐姐的引领下,有悟性又有基础的她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她把剪了40多年的民间艺术的造型、色彩等艺术感觉带到国画的创作中画出了许多具有装饰风格的作品。第一幅处女作《山曲儿》2009年就入选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民族百花奖美术作品展”。同年申报“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成功。要红霞用,3年的时间几易其稿,完成了2.8米高,2.8米宽的大型工笔画《安代传奇》的创作任务。作品构图饱满、气势宏大,几十个人物造型生动,繁而不乱,灵动有序,受到专家的好评。2014年,要红霞用了整整10个月的时间,创作的反映蒙古族生活题材《扎哈》,这幅高2.2米宽1.9米的作品,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内蒙古美术作品展”中获二等奖,入选由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组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取材于超市,从超市入口一路画到结账付款。要红霞极其细致地刻画了超市里形形色色的百十个人物。在众多的人群里,有汉族、蒙古族、回族、出家人;有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有坐着轮椅的老人,甚至有小孩撒尿、恋人亲热、小偷藏物等有趣的情节。是一幅非常生动细腻的当代生活风情画。这与她平日善于细心观察生活,深入思考是分不开的,为了画好这幅画,她多次出入超市细致观察,一度引起超市工作人员的好奇甚至警觉。

 

短短几年时间,她的绘画取得良好成绩。《远古的达特哈拉》《舞动的希拉木仁》分别入选两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其中《舞动的希拉木仁》获得最高奖优秀奖;作品《欢乐的草原》参加由中国民委、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梦——塑造中国新形象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作品《乌兰牧骑到嘎查》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宣传部、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草原四季亮丽北疆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和“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内蒙古乌兰牧骑主题美术作品展览”,在各地巡回展出。

 

在艺术的追求上,要红霞的思维活跃如游鱼,永不会停止在一片水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时,受导师满维起、周尊圣的影响,她对山水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个阶段的研习,她画出了一批既具传统底蕴又有装饰意味的作品,自称“装饰山水”,似幻境,如梦境,令人神往。她那具有装饰感的水墨荷花《和美》《鱼乐图》,在淡淡的水墨氤氲中透着几许禅意。作品《鱼乐图》被嘉义市政府收藏;作品《和美》《牧歌》在香港由湖社画会香港分会主办的“草原耀香江画展”展出并被收藏;作品《安代传奇》《扎哈》被内蒙古美术馆收藏;作品《荷趣图》被佛罗伦萨中国总领事馆收藏并长期展出。

 

要红霞兴趣爱好广泛,除剪纸、国画之外,她早期的《脸色有价》《面具》《无题》等漫画作品曾在1993年、1994年刊发于《人民日报》副刊《讽刺与幽默》。近期的《锁嘴》《人类不宜》《分享幸福》《打包》等漫画,选入由中国女画家协会、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分别组办的微刊。

 

“生命不息,艺术探索不止”是要红霞一直恪守的信念。相信她不断会有更好的作品问世。

 

 

 

要红霞:

 

毕业于内蒙古科大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包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任中国剪纸艺委会副主席、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包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包头市文联副主席,包头美术馆副馆长等职务。政协包头市第八届委员、第九届常委。内蒙古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版权所有:包头市图书馆  蒙ICP备2022002772号-1  技术支持:派司网络-自由发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与富林路交叉口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218900  监督电话:0472-5227001

  今日访问量: 84 总访问量: 2760116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