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英杰人物库
我用生命在作画——马长江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09 11:19:04]  点击:51次

马长江.jpg

马长江:我用生命在作画

 

马长江的住宅兼工作室在昆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区,别人家的客厅有精致的背景墙,他家的背景墙是一块巨幅国画粘板,上面钉着宣纸。虽为“陋室”,但先生德艺双馨。就在这样简约简单的环境中,古稀之年的马长江仍笔耕不辍,用他的话来讲:“这个年龄了,我是在用生命作画。”

 

我市著名画家杨森茂评价马长江说:“他许身于油画事业。在老一辈恩师的引领下,在油画民族化这块热土上奋斗不止,勤恳耕耘。”“作为一位油画家,在数十年的创作中,不跟风,不旁顾,不浮燥,始终坚持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使自己在主题画创作中,一贯自然平实地体现了主旋律艺术原则,深为广大民众与专家青睐。”“他是典型的学院派画家,有扎实的基本功,有明确的创作方向,有勤于探索的精神,更具备顽强的毅力,同时也是油画界的一位多面手。从长于主题性绘画的表现,对风情、风景的刻画也别有体会,他作画情愫颇真,能使画面顿生艺术境界,让读者置身其中。”

 

马长江说,喜欢画画是从家里那个印着小马图案的麻袋开始的。“那是个普通的小麻袋,不同的是上面印着一匹马的图案,非常漂亮。我就照着它用粉笔画在了我家的正堂的山墙上,看到的人都说好。得到人们的夸奖后,我对画画就更有兴趣了。”那时,马长江还不到10岁。再长大一些他开始临摹年画,画的很像的几张,过年时就挂在家里,人们都说好。再次得到肯定后,他便每年都要画几张年画挂在家里。

 

上学后,因为画画的好,美术老师就让他带美术课。1962年,马长江入伍参军,后被分配到卫生队当卫生员。因为喜欢画画,他便给部队出板报、搞团史展览。那时,部队盛行画主席像。马长江被借调到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部去帮着中央工艺美院的宋志坚教授画主席像。刚开始是协助,后来教授就让他单独画。不仅画主席像,还画各种宣传画。也是因为会画画,马长江在部队超期服役。到1969年转业的时候,他总共画了几十幅主席像。他画册里收录的是《毛泽东在延安》。

 

转业后,马长江被分配到包钢白云铁矿医院。“当时单位也经常出板报、专栏。我给单位出的板报、专栏比铁矿的还要好,被当时管理铁矿的领导发现了,我被调到铁矿宣传科工作。当时,我更愿意在医院工作,不是很愿意去做宣传,但领导要求我必须去。我就和领导商谈,如果有上大学深造的机会,能否让我去。”果然,第二年,内蒙古师范学院来包头招美术生了。马长江听到消息后,立刻坐着拉矿石的火车来到包头参加了考试。因为深厚的绘画功底,他顺利通过了考试。

 

在大学里,马长江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没日没夜地画着。晚上一吃完饭就去火车站画速写。课外石膏像素描,因为画的人多,同学们分成两组,一组上半夜画,一组下半夜画,人们称他们为“敢死队”。大学毕业时,马长江创作的油画《毛主席接见知识青年》在自治区美展上获奖,并顺利加入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紧接着画作在《草原》和《内蒙古青年》的封面上刊登。最幸运的是,毕业后,他分配到了包钢展览馆,专职从事美术创作,成了一名专职画家。

 

马长江说,大学毕业后,他只想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画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并没有想到过能成为什么,取得多大成就。1985年马长江携作品参加冶金美展获银奖,单位特批他去中央美术学院深造。这期间,不少地方向他伸出橄榄枝,如美院老师、美编,甚至下海经商,但他觉得他是一个画家,只是一个画家,无论到哪里都不如把画画好。

 

绘画是孤独寂寞的,也是痛苦的。为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痛苦,为付出与坚守而痛苦。老师的老师、油画《开国大典》的作者就说过“创作过程是痛苦的。”但马长江不厌其烦。白天画,晚上画……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发现闪光点。作为一名画家,马长江经常深入生活。在包钢工作,他经常下基层,到厂子里、到牧区,去了解生活的原貌、描绘生活的样子。1976年,因创作《周总理到包钢剪彩》油画,他多次去包钢炼铁厂了解当时的情况。后来,这幅作品被内蒙古美术馆收藏。“《周总理高炉剪彩》这幅作品,不是创作,而是根据照片绘制。1994年,包钢建厂40周年,也是包钢出铁35周年,包钢党委书记、经理曾国安找到我,让我画这幅作品作为纪念。这是一幅巨幅油画,长 6米、宽5米。当时我吃住在包钢宾馆,我在梯子上爬上爬下,整整画了一个多月才完成。”回忆当年,马长江说。这幅油画至今悬挂在包钢宾馆大厅的正面。前几年,包钢希望他能够再绘制一幅同样的作品,放在包钢会展中心。然而,因年龄原因,马长江没能答应,他说,这也给他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因为在包钢工作,许多创作都围绕包钢,许多作品参加展览并获得殊荣。其中,油画作品《炉长巴特尔》参加全国首届冶金美展获银奖,被冶金部收藏;反映牧区生活的油画作品《秋》参加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冶金美展获高于金奖的大奖,并发表在《中国现代美术大系》大型画集内。此外,历史题材的作品《曙光》《叔叔走了》等作品,均获得了大奖。

 

说到作品,马长江称,《秋》是他最满意的一幅作品。作品创作于1997年,而灵感却来自更远的十年前。“1985年,我到额济纳旗体验生活。有一天,天空突然变成了红色,人、牛、大地、敖包、勒勒车、胡杨都变成了红色,这场景深深震撼了我,让我有了创作的激情。我根据这个场景创作了一幅小油画《晖》,画面里的人、牛、勒勒车都是红色的。这幅作品后来刊登在1987年出版的《民族画报》上。而当时的那种冲动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十年后,我再次完成了作品《秋》。”这幅作品以暗红色调为主体,再现了额济纳火红的秋色。

 

上世纪九十年代,马长江曾一度默默无闻。但他说:“我一直都在画画,并没有停止过。只不过后来不经常参加展览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了,应该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们。”

 

2015年,包头美术馆为马长江举办个人画展,展出油画70多幅。马长江创作油画约170幅,部分被单位和个人收藏,展览时再借回来。部分作品则被买走后已寻找不到买主。2015年之后,他暂且搁下油画的笔,转而画国画。关于国画,他说:“在师院上学的时候学过,也喜欢,在包钢《铁花》杂志做美术编辑的时候,也经常画一些。只是当时的主攻方向是油画,而今,渐近暮年,年轻时喜欢过的东西总像一个未完成的梦想一样横亘在那里,所以,就开始画国画。况且,国画是国粹,是中国特有独有的画种,作为画家一定要涉足。”

 

我国的画家中,有许多著名的大家都曾主攻油画,晚年开始国画创作,如吴冠中、蒋兆和等。马长江喜欢国画深邃的内涵。业内有言曰“白石虾、悲鸿马、作人鱼、可染牛、黄胄驴。”马长江选择了“驼”,他说,众多动物中,骆驼最是善良温顺、吃苦耐劳,又有着一往无前的向上精神,他喜欢它们的优点,所以愿意认真去画、去画好。

 

打开马长江厚厚的速写本,形态各异的骆驼速写跃然纸上,他说这是采风的时候在沙漠和草原上画的。而最引人注目的一张是骆驼骨骼肌肉结构图,他说,这是他从网上搜到的骆驼的x光片,每一根骨头的位置都历历明晰,肌肉的走向脉络清楚。马长江说:“不管画什么,只有深入了解它的结构才能掌握形准。”画国画,马长江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将线与面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为了画好国画,他临摹米芾的字帖,将有力度的线条运用在画画中。虽已年过古稀,但他仍旧充满创作激情。他说:“我把绘画当成了生命,如今更是用生命在作画。”马长江笔下,每一幅都堪称精品。一幅四尺整张的画,他要花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业内名家杨森茂点评他的国画作品说:“画幅完美,布局精心,笔情墨韵,洽到好处,层次分明,结构完美,不可多得,精品之作。”2019年,马长江作为“中国当代国画名家”出版国画集《马长江国画作品集》收录精品国画近50幅。他说:“也许别人认为我已经画的很好了,但我认为还没有达到我所追求的水平。艺无止境。我一生都在追求、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他说他希望把自己的能力发挥至极限,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登上更高的艺术之峰。

 

马长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高美术师、内蒙古中国画院画家、北京渊林画院画家。原包钢美协常务副主席、包钢书画院专职画家、内蒙古政协书画院特邀院士、包头市政协书画院艺术顾问、中国大境界艺术运营中心艺术顾问、包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作品多次出国展出,多幅作品发表于《中国现代美术大系》《中国美术选集》《美术》《民族画报》《美术大观》以及《光明日报》《内蒙古日报》等报刊。中国美协出版《美术家马长江画集》,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马长江画集》,内蒙古出版社出版《马长江画集》。多幅作品被国内展馆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其传略编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中国卷》。


版权所有:包头市图书馆  蒙ICP备2022002772号-1  技术支持:派司网络-自由发
地址: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与富林路交叉口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218900  监督电话:0472-5227001

  今日访问量: 50 总访问量: 2760474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123号